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李亞楠、劉菊花)河南是食品工業大省,有“國人餐桌”之稱,河南代表團36名企業代表中,有8名來自食品行業。記者就食品安全問題采訪了河南團的幾位代表,他們認為,此次政府機構改革對食品監管體制的調整有利于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但要根本解決問題,還需在農產品源頭安全、食品安全標準完善、從嚴懲治食品安全犯罪等方面加大力度。
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代表認為,食品安全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國農業生產還相對落后,食品原料來自千千萬萬散戶,無法確保安全。他說,新成立的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雖然將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的監管整合起來,但農產品源頭安全的監管并未包含其中。
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代表說:“源頭不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無從談起”。陳澤民和李偉均建議,必須加強農產品的源頭管理,比如種子、農殘、化肥等;培育扶持一批大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讓他們規范運作,使田間地頭產出高標準的農作物。他們還建議鼓勵食品龍頭企業涉入農業開發,回到農村搞原料基地。
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代表也認為,散、亂、差、小,是食品安全問題頻出的主因。據其介紹,為了保證原料供應安全,雙匯已經加大了對下游飼養、屠宰等產業鏈的投資。他還建議全社會重視農業科技的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的供給安全。
食品安全標準不統一、不完善的問題也為代表所關注。金絲猴集團董事長趙啟三代表認為,很多同食品相關的行業仍然在使用舊標準,如牲畜宰殺、肉類檢測等,這些舊標準已不能很好地解決市場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應盡快完善、出臺新的檢驗標準。
文新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新代表也認為,現行食品安全標準不統一,仍存在缺失、滯后、重復以及相互矛盾等問題,這會影響監管執法效率。他們均建議,應將同食品安全相關各類標準清理整合為統一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國際食品標準體系接軌。
來源:新華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