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崇左東亞糖業循環經濟等一批重大項目投產、建設,產業發展后勁強勁;“中國糖都”涉足糖果產業,將告別“糖都沒有糖果生產”歷史——
廣西糖果休閑食品產業園在崇左正式開園建設,“中國糖都”——崇左市將告別“糖都沒有糖果生產”的歷史。
中糧、崇左東亞糖業循環經濟綜合利用項目等一批關聯度高、支撐力強的重大產業項目投產和開工建設。
……
乘南崇經濟帶大建設、快發展之東風,2012年以來崇左市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糖業加快轉型升級,做深做透循環經濟文章,發展蔗糖循環經濟項目,延長糖業產業鏈。2012年全市糖業循環產業產值達228.33億元,同比增長18.3%。
在崇左市支柱產業由“白黑”產業向“白黑紅綠”四大特色產業轉型發展中,糖業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一車間”:穩固全國最大糖料蔗生產基地之位
2012年,“中國糖都”崇左的產蔗量、產糖量繼續雄居全國第一位。
來自崇左糖業局的統計,2011/2012年榨季全市進廠原料蔗1744萬噸,比建市前增加了近800萬噸,產蔗總量連續八年為全國各市之最;全市產糖214萬噸,實現制糖工業產值150億元,實現利稅30億元,制糖工業產值及產糖量已連續九年位居全國第一。
原料蔗是糖業發展之基本。抓好原料蔗種植“第一車間”建設,保持崇左市作為全國最大的糖料蔗生產基地的地位,是崇左糖業發展的重要一步。
崇左市已提出“十二五”期間實施蔗糖"4331"工程,即到“十二五”期末,甘蔗種植面積要穩定在400萬畝以上,年產原料蔗要達到3000萬噸以上,制糖產業及糖業綜合利用總產值達到300億元以上,并大力發展一批糖業深加工項目和糖業循環經濟項目。
尤其在2012年,崇左強力推進百萬畝甘蔗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突破甘蔗生產的干旱瓶頸,“整合土地、互助合作、高效節水、規模經營”,提高甘蔗的單產和品質,形成了“江州模式”(專業化公司運作)、“龍州模式”(公司+基地+農戶)、“扶綏模式”(制糖企業+協會+農戶)三種經營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條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的可行路子,被譽為廣西蔗糖支柱產業發展的一次革命性創舉。全國和全區多個現場會在崇左召開學習推廣崇左市經驗。
來源:昆商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