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后,黑龍江農民像往年一樣,期望迎來一輪糧價上漲行情。然而,2月份以來,當地糧食收購價格陡然而降,造成農民糧食積壓。這些情況也引起了正在北京出席兩會的黑龍江代表團人大代表們的關注,紛紛為解“賣糧難”出謀劃策——
談到賣糧難的主要原因,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綏化市市長王金會說,“主要還是糧食含水分太高了,特別是黑龍江省的主要作物水稻和玉米,不利于保存。去年低溫雨雪天氣又讓玉米水分變高了,糧食購銷企業都希望玉米水分少點,而水分高的玉米難以賣出好價格,價格達不到農民期望值這是賣糧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往年玉米的含水量在14%至15%之間,去年的含水量基本都超過30%了。玉米就怕水分高,水分一高就不容易保存,馬上就變質了,連做飼料都沒人要。所以,農民發現水分高了,就急于拋售,而市場需求又不旺,價格能上去么!”人大代表、齊齊哈爾市甘南縣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付華廷說。
“玉米下游產業需求也不如以前旺了。”王金會代表說,黑龍江省的玉米主要就是兩個用途,一是做深加工特別是淀粉,另外就是做飼料,大概占總產量六成。目前淀粉市場需求不旺,生豬價格也持續走低,影響了飼料加工企業對玉米收購熱情。
“為了追求高產,一些農民在品種上也傾向于選擇含水量較大的玉米,去年降水一多,他們的玉米水分就會更高。”人大代表、農技推廣專家譚志娟說。
談到應對措施,王金會代表認為,國家對玉米最低保護價還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希望國家能夠加大對農產品的補貼投入力度,進一步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譚志娟代表也認為,國家應擴大最低保護價收購范圍,在玉米烘干設備、倉儲設備上加大投入力度,讓糧庫放心大膽敞開收。同時,各級主管領導和農業科技人員要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科學安排種植品種,不要單打一。
付華廷代表則建議,國家應抑制農資價格不斷上漲,合理進行調控和提高補貼,同時適當提高糧食價格,建立一套糧食調出和調入省之間的合理補償機制。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