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半個月就是清明節了,又到了“長江刀魚”上市的季節,與往年一樣,今年正宗“江刀”的數量依舊稀少,但價格較去年同期下跌過半,為近年來最低。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晨報記者先后探訪了崇明島東端的團結沙碼頭和素有“刀魚之鄉”美譽的江蘇靖江尋找刀魚蹤跡,在今年春季氣候略微異常,商務宴請大幅削減等因素的影響下,刀魚市場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與此同時,濫捕導致刀魚產量“一年比一年少”、市場缺少規范的定價機制等也是長江刀魚所面臨的問題。
[記者探訪]
探訪地一:崇明團結沙碼頭
沒了銷量,價格也高不了
刀魚和河豚、鰣魚并稱“長江三鮮”,現今長江鰣魚已十多年難覓蹤跡,河豚更多依賴人工養殖,使得刀魚成為喜好江鮮人們的不二選擇,尤其是近幾年,數量日益減少的刀魚更是屢創天價,令人咋舌的價格也成為刀魚的另一個標簽。
今年3月初就已經艷陽高照,刀魚的洄游也略有提前,長江下游的漁民早早行動起來,準備借著去年刀魚高價的勢頭大干一番。不過,現實卻與他們所想的有些差距。
“今年賺不到錢了。”周六上午,在崇明團結沙碼頭經銷刀魚的老板小寶面對記者詢問就直搖頭,“最近半個禮拜價格慢慢往上爬,但和去年、前年根本不能比,我們心里想的只是留住客戶,不賠就好。”
“今年春節較晚,天氣卻熱得早,酒店飯店都還沒有準備好,刀魚就來了,價格上不去。”據小寶介紹,今年2月底、3月初,崇明刀魚(俗稱“海刀”)剛開捕時,刀魚每斤價格基本不過千。“那些二兩半、成色較好的刀魚也就七八百元一斤,二兩左右的只賣到400多元每斤。”小寶補充說,在去年剛開捕的時候,“大刀”2000元一斤是能保障的。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