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以法國拉菲葡萄酒為代表的世界名莊葡萄酒泡沫破裂,在全球范圍內出現“量價齊跌”,價格最高下滑達50%。僅在數月后,三大國產葡萄酒巨頭均發出業績集體下滑的預警。
盡管業內有觀點認為,我國葡萄酒進口關稅降低以及國內葡萄酒價格不斷上升,使得進口葡萄酒性價比更高,因而對國產葡萄酒的消費需求形成了較大的沖擊。但洋葡萄酒在全球市場的敗退使得葡萄酒市場迷霧重重。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土洋葡萄酒同時遭遇“寒流”后,市場競爭態勢將發生變化。
名莊酒“神話”破滅
在以拉菲為代表的名莊酒“退燒”的同時,國內洋葡萄酒市場正發生微妙變化。
“2004年,小拉菲只賣2000多元/箱。而到了2009年,就賣到1.8萬元/箱。更為瘋狂的是,一位經銷商手中囤積的2000年份拉菲,從2009年的8.6萬元/箱,一路瘋狂飆升到2010年末的近20萬元/箱。到達歷史高位后,小拉菲價格開始滯漲,進而進入下行通道,部分產品下跌幅度超過了50%?!币幻笃咸丫平涗N商說道。
記者采訪多家洋葡萄酒代理商獲悉,2012年下半年,名莊酒在國際市場上價格普遍下跌,跌幅為30%~50%。目前,深圳本地洋葡萄酒的高檔產品銷量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下滑幅度為20%~40%。“高檔名莊酒走團購渠道的比較多,由于各種利空侵襲酒市場,團購受到了很大影響?!痹撗笃咸丫平涗N商坦言。
深圳市酒類行業協會秘書長蔣祖茂認為,消費者的逐漸理性也成為名莊酒的敗退因素之一。拉菲在國內市場以奢侈品品牌進行運作,其價格并不完全反映質量,性價比也不高。隨著消費者逐漸理性,不再盲目追捧高檔名莊酒,而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購洋葡萄酒,更加注重性價比,正在跨越“看包裝判斷檔次”的階段。
國產葡萄酒遭遇“滑鐵盧”
就在名莊酒遭遇寒流之時,國產葡萄酒并非風景獨好。2月4日,王朝酒業發出盈利預警,預期集團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年度業績將轉盈為虧,這將是王朝酒業登陸港交所8年以來首次遭遇年度虧損。王朝酒業將虧損原因歸為銷量的下跌及分銷成本的上升,提出表現欠佳的中國經濟環境及進口葡萄酒的競爭導致國產葡萄酒產品銷量下跌。
來源:深圳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