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將推動三大水產養殖基地(點)建設,建成一個示范基地(點),可獲補貼20萬元。近日,三水出臺新政策,從生產條件、發展規劃、品種推廣等方面入手,加快水產業發展。
憑借優良的環境條件,三水一直是水產養殖大區。據區農林漁業局統計,目前,三水的水產養殖面積約為15.7萬畝,水產業年總產值接近10億元,約占全區農業年總產值的20%。然而,當地水產養殖業的平均畝產值只有約6000元,效益偏低。為此,近日三水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水產業發展的意見》,扶持引導水產業做大做強發展。
從今年起,三水將利用3年時間,對規劃水產養殖主養區內連片集約300畝以上的魚塘進行高標準整治,改善水產業生產條件,促進水產業規模經營。“對完成整治驗收合格的魚塘,區財政將給予2000元/畝的補助。”區農林漁業局常務副局長李偉明說,計劃到2015年,三水全區完成整治1.75萬畝魚塘,其中今年完成整治2500畝。
在夯實生產條件的同時,三水還計劃以高水平規劃引領水產業高質化發展。按規劃,未來三水將對區內面積超過15萬畝的魚塘,按照相對連片集中的原則,打造名特優水產養殖、生態漁業養殖、休閑漁業養殖三大水產園區。
依托三大水產園區,今年三水重點推進優質高值水產新品種、觀賞休閑漁業和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基地(點)建設。李偉明說,計劃至2015年,每年建設示范基地(點)5個,區財政對每個示范基地(點)一次性補貼20萬元;同時在示范基地(點)內,重點扶持泰國筍殼魚、黃顙魚、花錦鱔、龜鱉類等優質高值水產品種的養殖,降低區內低效水產品種所占比重,調整水產業結構。
此外,根據水產新政,今后三水區還將加強對水產品產業鏈各環節的監管,健全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通過推進水產良種場建設,與科研院所合作改良親本,提高水產苗種質量;同時以南農貿落地建設為契機,重點開發水產品保活保鮮運輸技術、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加快水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步伐,進一步推動三水水產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希望推動三水水產業由資源開發型向綜合開發型轉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資源漁業向設施漁業、裝備漁業轉變。”李偉明說,通過多效并舉,三水將力爭用5年時間,實現魚塘畝產值和水產業總值與2011年數值相比實現翻番,分別達到12000元和20億元以上,水產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1/3以上。(宛菡)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