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性運輸“自己掙錢”
在將原有鐵道部職能“一拆為三”,并成立注冊資本超過一萬億元的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中鐵總公司”)后,作為鐵路運輸政企分開改革的一部分,“鐵路公益性運輸補貼機制”的建立日益為公眾所關注。
此項制度一旦成行,中鐵總公司有望和中石油、中石化一樣,每年獲得高額財政補貼,用以彌補其承擔的大量“公益性鐵路運輸”任務帶來的“損失”。目前,鐵路運輸尚未建立起制度化的公益運輸補貼機制。新華社曾援引原鐵道部部長、現任中鐵總公司總經理盛光祖在內部會議上的講話稱,2011年鐵路系統承擔公益性運輸帶來的“虧損額度”約700億元。
記者獲悉,為順利推進鐵路改革,鐵路改革領導小組已經成立,由國務院領導擔任組長,盛光祖擔任副組長。截至記者發稿時止,“公益性運輸國家補貼,經營性運輸自己掙錢”已經作為“大方向”,在鐵路系統內部會議上傳達。在國務院關于設立中鐵總公司的批復中,也包含了這一內容。
“補貼”在望
在3月10日披露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中,鐵道部將實行鐵路政企分開,鐵道部擬訂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承擔鐵道部的其他行政職責;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不再保留鐵道部。
拆分鐵道部的速度快得驚人。3月17日鐵道部低調摘牌,隨后,中國鐵路總公司牌子就被換上。這顯然僅僅是機構設置的變化,在“換牌表象”的背后,一系列鐵路運營體制的改革與調整,已經悄然提上日程。
來源:中國經營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