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消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新報告認為,扣除物價因素中國在2016年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并預期中國有能力在當前10年內維持高速增長。
經合組織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給出了最為樂觀的評估報告。oecd預測,今年和201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分別增長8.5%和8.9%。oecd還認為如果中國能實施一系列的經濟、金融和監管改革,今后10年內中國的人均gdp增長速度將達到8%。
oecd稱出口需求不振是其2013年經濟增長預估中最大的潛在外部風險,而中國要維持支持經濟復蘇的政策組合,面臨的最大國內風險是通脹上升。
在提出一系列建議中,oecd尤其強調要推進城鎮化建設。報告認為目前中國52.6%的城鎮化率仍然低于類似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
報告認為,中國近期的貨幣政策可保持相對寬松,但應具有前瞻性并防范通脹風險。中國應處理好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預算外債務,并采取措施防止債務進一步增加,還應當大幅度提高每年新增建設用地的額度,以減輕房價上漲帶來的壓力。
同時,中國應逐步推進由市場決定的利率,并應調整對較長期債券市場的監管,使之與較短期債券市場一致。中國應逐步增加外資對股票和長期債券的投資限額,同時可擴大離岸人民幣存款回流大陸,并允許匯率更加靈活。(騰訊財經)
來源:騰訊財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