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2012年度國家收儲和2013年第一批拋儲就要結束,后期棉市的政策調控將以持續的拋儲和滑準稅配額發放為主,市場蹺蹺板的多頭暫缺席。預計隨著拋儲的進行,市場供給日漸充足,棉價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
后收儲時代主支撐因素漸弱化
本年度我國棉花市場的支撐動能莫過于收儲政策。在市場整體氛圍不佳的背景下,20400元/噸的收儲價格極具吸引力。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21日,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累計成交643萬噸,是2011年收儲總量的兩倍多。其中,內地成交216萬噸,新疆成交254萬噸,骨干企業成交172.7萬噸。643萬噸的入儲量占棉花公檢總量709.4萬噸的90.6%。若依據美國農業部3月份的最新報告測算的我國棉花產量762萬噸計算,目前的入儲量已經達到了本年度國內棉花產量的84%。
大規模收儲過后,市場上可流通的棉花數量減少,棉紡企業用棉,尤其是對高等級棉,明顯緊缺,給棉花現貨和期貨價格提供一定支撐。然而,本月底2012年度的收儲政策將正式拉開帷幕,屆時20400元/噸的市場價格支撐因素將弱化。
拋儲對棉價的累計壓制效用漸顯
年初為解決大規模收儲導致的紡織企業用棉短缺問題,國家開始實施國儲棉拋售的戰略性政策,這也是有史以來我國首次將國家棉花收儲與拋儲政策同時進行。然而拋儲政策實施初期,紡織企業并不買賬,日成交率呈現直線下滑的趨勢,但是隨著拋售的棉花質量的提升,日成交量漸穩,目前儲備棉的實際日成交量基本維持在2萬噸。據調查,截至3月6日,被抽樣調查企業棉花平均庫存使用天數為40.8天(含到港進口棉數量),環比增加4.2天,也比近三年的平均水平增加3.5天。同時,全國棉花工業庫存量為89.3萬噸,環比增加11.5%。以上用棉企業庫存使用天數的增多以及工業庫存量的環比增加,均說明國內企業用棉偏緊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改善。
2012年9月份拋儲開始以來,已經累計出庫成交135.4萬噸棉花。月底第一批拋儲政策就要結束,第二批拋售仍將延續。對此,市場傳言的版本較多。但是,只要拋儲政策持續,隨著拋儲出庫量的增加以及收儲托市影響因素的弱化,棉價將更多地體現在拋儲帶來的壓力上。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