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正在發生新的變化,種糧大戶和糧食生產合作社已成為糧食生產經營的骨干力量,種了全國1/10多的地,產出了1/5多的糧食。記者23日從農業部獲悉:農業部種植業司近期對全國種糧大戶和糧食生產合作社的調查顯示,我國目前共有種糧大戶68.2萬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0.28%;經營耕地面積1.34億畝,占全國耕地面積的7.3%。這些種糧大戶的糧食產量達1492億斤,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2.7%。
此外,全國共有糧食生產合作社5.59萬個,入社社員513萬人;經營耕地7218萬畝,占全國耕地總量的4.0%;這些糧食生產合作社糧食產量971億斤、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8.2%。
農業部種植業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這是農業部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開展種糧大戶和糧食生產合作社的摸底調查,根據南北農業資源的差異,將種糧大戶的標準確定為南方經營耕地面積50畝以上、北方100畝以上。調查顯示,我國糧食生產的組織化、規模化、專業化水平正在不斷提升,種糧大戶糧食平均畝產486公斤,糧食生產合作社平均畝產545公斤,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33公斤和192公斤。
調查顯示,種糧大戶和糧食生產合作社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仍面臨流轉土地穩定性差、基礎設施較差、投入風險增大、扶持政策較少等困難。據介紹,目前土地流轉期限普遍較短,以三五年居多,甚至一年一租。如湖南省60%以上的種糧大戶土地流轉期限是1―2年,20%的流轉期限為3―5年。而且不少土地流轉采用的是口頭協議,即使簽訂合同也存在手續不規范、條款不完備等問題,導致糾紛不斷。流轉費用也不穩定。目前,全國土地流轉費用畝均455元,而2009年僅為259元,年均增幅接近20%。過高、過快上漲的土地流轉費,讓很多種糧大戶“望地興嘆”,有些大戶因為無法接受農民的高報價而放棄租地。
來源:人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