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隨著氣溫逐漸上升,大米保存難度和成本均將增加,后期稻米走勢較為迷茫。目前國內稻米市場早稻、中晚秈稻價格均在2013年國家發布的最低收購價上下,而粳稻市場價格與最低收購價仍有一定差距。長期看,目前的價差水平將會有利于粳稻價格的上揚。
粳稻價格總體穩定局部下滑
上周,黑龍江虎林地區出米率67%~68%、含水17%~18%的圓粒稻谷進廠價2720~2810元/噸,哈爾濱地區出米率67%~68%、含水17%以內的長粒稻谷進廠價3200~3300元/噸,鶴崗地區出米率67%左右、含水17%以內的圓粒稻谷進廠價2700~2760元/噸,建三江地區稻谷收購價2820元/噸;吉林松原地區出米率66%~68%、含水17%左右的超級稻進廠價2920~3000元/噸,白城地區出米率68%、含水16%的圓粒稻谷進廠價2840~2860元/噸;遼寧盤錦地區出米率66%、含水18%的優質稻谷進廠價3110元/噸左右;江蘇粳稻收購價多在2700~2860元/噸,局部地區受開工率影響,收購價小幅下滑,當地主流粳米出廠價3760~3940元/噸,部分地區出廠價受銷區市場采購減少的影響而略有下滑;安徽粳稻收購價集中在2800元/噸左右,與前一周基本持平。
監測顯示,近期國內粳稻米市場購銷活動有所減少,南北產區稻米價格總體穩定。加工企業加工數量比前期減少,東北部分大米加工企業反映,目前開工也以加工前期訂單和維持長期客戶為主,新增訂單數量有限導致開工動力不足。隨著氣溫逐漸上升,大米保存難度和成本均將增加,銷區大米經銷商采購謹慎,大量備貨且存儲意愿較小,使得產區粳稻米加工企業銷售進度較慢,后期稻米走勢較為迷茫。
中晚稻收購入尾聲購銷不旺
在我國的稻谷結構中,中晚秈稻所占份額較大,且據了解,今年粳稻谷收購數量與往年差距不是很大,收購總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中晚秈稻收購數量同比降低。整體來看,2012年我國稻谷產量繼續增加,國內中晚秈稻供應總體充足,中晚稻市場的主要消費目標群體是大米加工企業。而從去年3月份起,大量低價進口大米充斥國內大米市場,中晚秈稻米加工行業受影響較大。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