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居民內部分配結構
調整居民內部的收入分配結構,主要是使國民收入向中低收入階層傾斜,加快中低收入階層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這對于改善國民收入的社會公平性、強化增加居民收入對消費促進、保持經濟與社會的穩定發展,以及提高中低收入階層居民對價格上漲的承受能力都有巨大的意義。
當前我國國民分配在居民內部存在嚴重分配不公現象,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城鄉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維持在3.3倍左右,行業間差距最高達到15倍之多。在行業企業內部,工資、福利向少數人集中的趨勢正不斷加強。2008年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財務決算反映,當年中央企業人均福利費支出為3387元,其中最高的為4.46萬元,最低的為149元,相差近300倍。
從基尼系數上看,我國基尼系數從1990年的0.35急劇上升到2005年的0.45,2008年進一步升到0.48,2009-2012年穩定在0.48左右波動。基尼系數用以判斷分配平等程度,0.4至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基尼系數表示,我國目前居民收入呈明顯的收入分配差距過大。
如果在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實際收入翻一番,且中低收入居民增長更快,低收入居民的實際支付能力成倍增長,即使價格總水平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漲,也不會增加居民的支出壓力,對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利的。
事實上,居民擔心的并不是價格的上漲,而是價格上漲所形成的支出壓力。如果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價格上漲所造成的實際壓力,人們也會有幸福感。而城鄉居民收入是剔除價格上漲之后的實際增長,對于增加居民承受價格上漲的能力也是實實在在的。如果中低收入階層的實際收入增長更快,則中低收入居民對價格上漲的承受能力就會大大加強,完全可以承受價格總水平的溫和上漲。而在價格總水平溫和上漲的市場環境下,對于企業的經營和國民經濟的健康增長都是有利的。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