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豆粕后市有向下修正的趨勢,但幅度不會很大。更多的加工廠會把握加工節奏,使豆粕市場呈現供需平衡偏緊的局面,一方面可以降低油脂庫存,另一方面也可力挺粕價以維持油廠運營。
當前,南美大豆成為人們的關注點,尤其是巴西大豆。春節后至今,巴西船運問題一直是市場焦點,也是造就豆類期貨1個月來近強遠弱格局的主因。那么,豆粕后市還會沿著近強遠弱的思路走下去嗎?
供不應求粕市走俏
目前,雖然南美大豆已經收割并且陸續上市,但是巴西船運問題以及員工罷工等原因,導致大豆并沒有及時到港,目前我們使用的仍然是美國大豆。而就目前來說,美國大豆庫存大幅下降,整體來說,大豆原料現階段供應緊張成為挺豆粕價格的主要因素。
從大豆的情況來看,我國取消了至少兩船的巴西大豆合約,有機構稱我國將會取消更多巴西大豆合約,可能達到200萬噸,雖然外媒及分析師都懷疑這一數據的真實性,但是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內集團對于巴西大豆遲遲不能到港的不滿。
從2013年以來的豆粕價格走勢可以看出,春節后豆粕價格呈現震蕩走高之勢。
進入3月份,隨著天氣逐漸變暖,水產養殖逐漸恢復,對豆粕、棉粕、菜粕等植物蛋白飼料原料的需求增加。
而此時,菜粕供應緊張,面臨斷貨風險;而棉粕由于春節前價格高位時出貨較快,此時棉籽價格又高,開機不多,但由于廠家貨源少,對后市看好,諸多廠家在囤貨。
在豆粕帶動菜粕、棉粕的同時,菜粕、棉粕也在影響著豆粕。春節后,大豆加工企業的開機率維持在48%左右,而隨著利潤的逐漸抬升,開機逐漸增加,沿海地區油廠利潤連續兩個月位于盈虧平衡點之上,雖然如此,受制于油脂不斷走弱,而菜、棉粕供應也進入斷檔時期,故春節后豆粕一直在高位震蕩。
消費增加利好市場
2012年國內飼料產量達1.8億噸以上,根據布瑞克的預測,2013年的飼料產量會繼續增加,或將達到1.98億~2億噸,豆粕在飼料原料的使用比例中至少占到13%~15%。由此可以看出,本年度豆粕需求依然較大。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