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的回暖,大眾蔬菜價格持續下降,除了應季的本地蔬菜供應充足,不少夏令蔬菜也已上市,吸引了不少想要嘗鮮的市民。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樣的市場趨勢當然是怡然自樂,但對于多數商家而言,他們對目前的菜市形勢所持的態度卻是心灰意冷。
近日,記者在市區多家菜市場發現,市民們的采購品種比以往更加豐富,一些夏令蔬菜已經擺上貨架,茭白、青蠶豆、絲瓜、冬瓜等吸引了不少想要嘗鮮的市民。“您瞧,這茭白多新鮮,這剛上市但價格一點兒也不貴,”八里橋菜市場的一個菜攤前,于女士正在詢問茭白的價格,覺得價格合適就買了兩根。“今年風水好,菜便宜,我得多買一些回去給我外孫吃”。劉女士高興地說。
記者調查到,現在大部分夏令蔬菜是大棚里長的或是外地運來的,茭白5元每斤,青蠶豆連殼賣7元每斤,絲瓜8元一斤,想要吃到海門本地田里長的,還要等上一段時間。
相比怡然自樂的市民,新發地的菜販們卻個個顯得心灰意冷。記者從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和水屯農產品批發市場獲悉,3月份,北京市蔬菜加權平均價為每公斤2.70元,與2月25日時每公斤3.13元的價格相比,本市蔬菜加權平均價在一周內大降13.74%。
記者看到,在薯類銷售區域內,成車扎堆的土豆屯街塞巷,但是來往的顧客卻寥寥無幾。“今年生意不好做,現在賣家比買家都多”,新發地土豆商販老板徐女士對記者說,“現在無論是老百姓還是私家商販都通過流通信息來了解菜價,但他們不會考慮我們的運費及其他成本,賣的貴了沒人買,賣的便宜了我們白跑,現在大多數商販都在這耗著,我這一車土豆已經是第四天了,也沒賣出多少。”
“我們這還好一些,拖個六七天頂多是白跑賺個糊口錢,但你看對面那些賣韭菜的,他們這幾天就是在一直賠,貨來了就得賣,嫌便宜不想賣,那就得等菜都壞了砸自己手里”。徐女士對記者說。在菜類銷售區域中,像西蘭花、菜心、絲瓜這樣比較貴的蔬菜商販都用冰塊來進行保鮮,豆芽、韭菜、大蔥、生菜這些大眾蔬菜在垃圾堆里倒是見怪不怪了。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