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剛過,河邊的楊柳枝迫不及待在風里開始搖曳起來。陽光下,大片綠色蔬菜田地里,菜農正在忙著采摘菜心。他們熟練地將菜心采摘下來,割齊碼好,然后放進一個綠色的塑料筐內。他們身后,一筐筐菜被搬上收菜車。經過包裝、冷凍和運輸,這些菜心24小時之內就能變成香港或澳門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位于河南省許昌縣將官池鎮的天和蔬菜種植基地每天運送到香港、澳門的蔬菜達到30噸左右,年產值上億元,是河南省最大的無公害供港澳蔬菜基地。從蔬菜基地選址到大棚育苗,從移栽大田到收割裝箱,許昌市氣象部門準確、精細、貼心的氣象服務為港澳蔬菜供應“直通車”提供了全方位的護航。
天和蔬菜基地董事長徐建敏介紹,蔬菜基地的選址有著嚴格的標準,除了要對“預選”土地的土壤、水樣、農藥殘留、重金屬等進行全方位檢測外,最重要的是要查閱當地近十年的氣象資料,如果選址地頻繁發生極端天氣災害的話,基本就會被“落選”。蔬菜基地對氣象條件的依賴不光是對“出生地”的挑剔,在蔬菜育苗、移栽、收獲等生長階段也需要氣象這雙“有形”的手悉心呵護。
“這些大棚相當于新生兒的溫箱,是用來育苗的,經過15天,小菜苗育成后,由人工移栽到大田里生長,接受陽光雨露的沐浴才能進行收割裝箱。而育苗階段對溫度、濕度、陽光輻射等有嚴格的要求。”筆者一邊聽徐建敏的介紹,一邊跟隨他走進育苗大棚。在3號蔬菜大棚內,筆者看到,棚內自動氣象站電子顯示屏上顯示的是當天天氣預報和大棚內多要素自動監控系統監測到的各種實時氣象要素。棚內主要種植的蔬菜是芥藍,芥藍喜溫和的氣候和濕潤的土壤環境,生長過程需要良好的光照,大棚內這套多要素自動監控系統可以實時監測大棚內的氣溫、地溫、濕度、太陽輻射信息,通過遠程監控系統,可以即時掌握大棚中蔬菜生長的狀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大棚蔬菜管理。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