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第一產糧大省黑龍江,每當秋糧上市,糧販子和小糧商就會走村串戶收糧,他們成為近年來從農民手中收糧的主體。但去年冬天玉米上市一段時間后,糧販子突然不收玉米了,出現了農民排隊幾天幾夜賣糧的場景。糧販子為何不收糧?農民賣糧到底有多難?《經濟參考報》記者深入黑龍江省多個產糧大縣展開調查。
“往年在家等賣玉米,今年沒糧販子收”
按照往年習慣,進入三月,黑龍江省秋糧銷售已接近尾聲,農民已開始準備春耕生產。但記者近日在黑龍江省肇州、肇源、蘭西等地發現,不少農戶的院子里仍堆放著玉米,有些玉米堆上還有厚厚的積雪。“年前最貴時一斤玉米賣到0.91元,現在每斤已經降到0.78元,就這樣還沒有糧販子收。”肇源縣和平鄉立功村農民譚清雨告訴記者。
譚清雨家里的1萬多斤玉米至今也沒賣出去,全村80%的玉米也都沒賣。往年這時候糧販子很多,今年春節后就越來越少,有段時間一個販糧的人都沒有。
肇源是黑龍江省南部縣份,玉米品質好,靠近玉米深加工企業,玉米價格幾乎是全省最高的,但玉米價格從春節后一直下降。記者在蘭西、雙城、佳木斯等玉米主產區采訪發現,同樣存在玉米價格持續走低、糧販子不收糧、農民賣糧難的情況。
“種這么多年地,哪年賣糧也沒像今年這么費勁。”蘭西縣榆林鎮雙興村農民李永雙抱怨,也不知道咋回事,前幾年都是糧販子到家里來收糧,今年這玉米不管貴賤都沒人收,干著急也沒用。2月末,記者在他家里看到,一米多高的玉米堆鋪滿了整個院子,玉米堆上還有厚厚的一層積雪。擔心雪化了壞糧,李永雙只能雇了幾輛大車,把自家的14萬多斤玉米運到收糧點賣了。
“糧價走低,在企業和農民之間沒有差價可以賺,所以不收糧的販子今年都當運輸司機了。”常年販糧的蘭西縣農民常志全說,當地收糧點的最高價也就在每斤7毛4分左右,比去年秋糧上市時每斤降了一毛多錢,而且還在持續下降,有些收儲企業的價格甚至上下午都會變化。“從農戶手中收完糧送到收糧點,已經沒有價差可以賺了,所以干脆就不收了。”常志全說。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