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南通通州菜農陶應山將一些零散萵苣清理干凈后搬上自己的車。“這些是送鎮上企業食堂的,再加上今天北京來的客戶要裝4萬斤,這樣總共就剩十幾萬斤萵苣了。”這半個月來,經歷了萵苣賣不出去的沮喪到客戶等貨的興奮,老陶感覺有點像做夢。
量大價跌 萵苣滯銷
去年9月,來自安徽來安縣的陶應山,在南通市通州區十總鎮二窎居租了幾十畝地種植大棚蔬菜。半個月前,他種的大棚萵苣上市,然而卻遭到“冷遇”,兩毛錢一斤都沒人要。初步估計,陶應山和50多個在二窎居種菜的老鄉共有300多萬斤萵苣滯銷。
而這些萵苣如果不及時銷掉,十幾天后就將開花變老。蔬菜滯銷,讓辛苦了半年的菜農“很受傷”。陶應山和老鄉想不通:“去年賣到一塊七八一斤,今年為何沒人要?”
通州區農委園藝站高級農藝師金新華分析,去年萵苣價格較高,造成跟風種植,加上春節后氣溫偏高,萵苣生長較快,造成集中上市,價格隨之降低。“而此時福建、浙江等地一些不用大棚種植的外地菜品上市,成本較低,沖擊了本地市場。”金新華表示。不管什么原因,對菜農們來說,當務之急是把300多萬斤萵苣銷售出去。
多方努力 打開銷路
經媒體的宣傳,本地一些超市、菜販、飯店看到報道后及時和菜農聯系,訂購萵苣。但由于消耗量小,菜農們還是很發愁。此時二窎居幫忙聯系了上海樂購超市。
3月20日,樂購采購商到陶應山和老鄉們的大棚里看貨,對品質表示滿意,準備簽訂協議。該采購商說,他們超市銷售各類蔬菜,每天可銷1萬公斤,進貨價格隨市場行情走。“由于我們這里土質好,長出的蔬菜外形也漂亮,現在樂購準備和我們長期合作,這下我們的日子就好過多了。”陶應山說。
菜農種菜 亟需引導
菜農們一再表示,單個完成市場分析、農超對接有一定困難,他們還是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夠在種植和銷售環節給予信息指導。同樣在二窎居種菜的周東輝表示:菜農最需要的不是補貼,而是一種市場預警機制,可以知道各地主要蔬菜品種播種面積、長勢、產量、采摘時間等情況。如果有預警機制,菜農就知道根據市場情況選擇種植品種。(丹云)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