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氣候宜人,水果與蔬菜成交量的此消彼長使得總成交量同比下降了3.4%,而物價上漲因素令成交額同比上升了6.8%。
一、風調雨順使然,本地蔬菜量增價惠
開春后天氣狀況一直良好,時而放晴時而陰雨,輔以總體呈上升趨勢的氣溫,助力了本地蔬菜的快速生長。促使本地蔬菜的成交量大幅攀升73.2%。其中萵筍品種取得了“雙第一”:一是在總成交量中占比最大。為總成交量的66.7%;二是同比提升幅度最大。今年月成交量為3800余噸,去年同期僅為1500余噸,增長幅度為147.8%。小蔥、生菜和大白菜緊隨其后,成交量分別攀升了53.7%、45.5%和41.2%。
成交量的大幅攀升并沒有帶動本地菜農收益上的豐收,供大于求的局面令成交均價下滑明顯,去年同期總體平均價為3.0元/公斤,今年僅為1.1元/公斤,降幅為63.3%。85%的蔬菜品種的成交均價呈同比下降趨勢,以萵筍70.0%的降幅最大,從去年同期的3.4元/公斤跌至今年的0.9元/公斤。大白菜、蒜苗、小蔥、小白菜、菜花和芹菜同屬于40%—60%這個降價區間里。
月末幾天在交易區中進行交易的菜農與商販寥寥無幾,預示著冬季播種蔬菜的收獲期已接近尾聲,田間地頭的蔬菜存量已不多。預計下月將處于冬春季蔬菜供應的交替期,屆時蔬菜的整體上市量將會有所減少,對于現今低迷的成交均價將會起到拉升作用。
二、天氣影響明顯,外地蔬菜交易”兩級分化”
各地普遍晴好的天氣助推了蔬菜的生長,令本月外地蔬菜的成交量同比上升20%。鮮菜類蔬菜的來源地發生改變,本省和江蘇福建為主要來源地,占總成交量的65%,海南廣東等省所產的冬季蔬菜逐漸減少,成交量僅為上月的40%,品種主要集中于冬瓜、紅椒、黃瓜等銷量大且易存放的品種。由于運輸距離縮短,便捷程度增加,本月所成交的蔬菜相對上月在花色品種以及新鮮程度上都有所提升。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