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元年中糧旗下港股上市公司中國食品交出的業績答卷是凈利潤下滑四成。對此,中國食品總經理欒秀菊今日接受新浪財經等媒體采訪時回應說,其主要是因食用油原料價格波動以及去年底高端酒受政策沖擊所致,不應將其歸因為全產業鏈戰略和跨品類平臺整合。
中國食品日前公布上年業績顯示,其2012年銷售收入308億港元,同比升10%,但凈利潤僅3.82億港元,同比下降40.8%。食用油和酒類板塊成為業績最大拖累因素。特別是對凈利潤貢獻超過半壁江山的葡萄酒業遭遇了業績變臉。
外因之外,恰逢公司將單一品類平臺向跨品類平臺轉變,由事業部制向區域管理中心的架構轉變,是否這一戰略調整成為影響業績的內因?
中國食品從2012年初開始整合的核心內容就是以前中糧的產品有各自的銷售渠道和管理團隊,而今中糧的葡萄酒、食用油、休閑食品等多種產品整合成一個團隊來管理,根據產品在不同渠道的適合性進行整合銷售,這個團隊的在一線仍然是分不同品類去服務客戶,但在后臺的決策和支持功能,則完全整合為一支團隊。
中國食品董事總經理欒秀菊今日表態稱,不能把2012年的所有問題和成績都歸咎和歸功于整合,從目前效果來看全產業鏈戰略和跨品類平臺沒有問題要堅持下去。而對于運營中出現的問題會逐步解決。
從上年業績來看,利潤率空間最高,在公司利潤貢獻占比最大的葡萄酒板塊業績變臉,成為市場最為關注的焦點。
“受進口葡萄酒沖擊嚴重,中國食品葡萄酒銷售增長但利潤有所下滑”欒秀菊如是介紹。除此外,原酒價格持續上漲對成本帶來不利影響。
公司管理層分析說,尤其2012年下半年成本同比或環比上半年漲幅都不小。由于酒品類年度經銷商合同以年度為周期,在年初鎖定全年銷售目標、銷售價格及返利政策;難以在合同期內應對原酒成本變化進行調整。
而為了彌補成本上升攤薄利潤水平,公司上年已經對桑干價格進行上調,但由于大廠區和佐餐酒未做價格調整,整體價格未能消化成本上升。公司已經通知酒類經銷商于2013年實施漲價。
來源:新浪財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