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下旬,全國估產略有下調,主要是廣西產區估產下調至780萬噸,較年前預估的850萬噸調減70萬噸。另外,云南干旱尚在危險期中,云南產量仍有不確定性。
除產量估增外,進口方面依然給糖市帶來壓力。因為3月份原糖運行于20美分之下,并在下旬再度下探到17~18美分的區間,致使巴西糖、泰國糖進口估價下行到4600~4700元/噸。進口糖價持續具備價格優勢。大幅進口的態勢將持續,即便這種態勢在本榨季因為糖價回落、國儲糖庫存高企的影響而將受到抑制。
糖市收儲周期仍將延續。只是經歷2010/2011、2011/2012兩個榨季大規模進口后,加上自2011/2012榨季以來已收儲250萬噸,預計國家儲備庫存已超過,甚至遠遠超過300萬噸。與棉市一樣,官方將不得不一邊高價收儲、一邊低價輪儲。而儲備進口可能會有所下降,導致進口量呈現同比下降。如此,國儲將能發揮糖市穩定器的作用,即糖價上漲過快、漲幅過大時,便加大輪儲、減少收儲。糖價低時則增加收儲、減少輪儲。
宏觀經濟層面上,預期經濟將維持穩定并逐漸向好。下游行業已經在2012年第四度恢復增產態勢,2011年四季度~2012年上半年的頹態有望逐漸改變。然而,新糖銷售方面卻不太理想,尤其2月份春節后是傳統的銷售淡季,階段性需求疲軟不會給糖價太多的推動力。
從價差結構上看,菜糖、蔗糖價差處于往年正常水平。產銷區價差則顯示銷區價格偏弱,與階段性需求疲軟相應。這種常規、低水平價差并不太支持糖價上漲。此外,基差、近遠月價差也同樣位于較低水平。按歷史規律看,這也是正常情況。但這也意味著“現貨偏強、期貨偏弱”的格局并未改變,只是有些弱化,因為現貨的強勢格局已經大大減弱。
本榨季增產不是問題,問題只是增產多寡。因此,如果遠月合約對現貨、近月合約升水較多,達到250元/噸以上時,遠月合約便可能被市場用為保值工具而承壓。相反,遠月合約倒是可以大幅貼水于現貨、近月合約。最近兩三年來,基差多是正值,有時甚至高達700~800元/噸,佐證了遠月合約長期大幅貼水的事實。現而今這種狀況未見改變。所以,就中短期而言,基差、近遠月價差將會限制期價的漲跌幅。
來源:昆商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