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一位在外地務工的青年農民攜帶著自己的全部積蓄,毅然從外地回到家鄉農村,承包了村里的稻田,養起了小龍蝦,這在當時被視為“傻子行為”的舉動,在今天卻成為了一段外出人員回鄉創業,帶領鄉鄰共同致富的佳話。這位年輕人憑借自己的獨到經營眼光和踏實苦干的實干精神,帶領鄉鄰共同走出了一條致富路,他就是金寨縣白塔畈鎮樓沖村村民汪雷。目前,由汪雷牽頭成立的金寨縣金圩龍蝦養殖基地已發展稻蝦共育稻田7000多畝,實現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
2005年,汪雷還在南京從事建筑行業工作,他發現小龍蝦特別受當地市民的歡迎,“小龍蝦富含高蛋白,而且脂肪低,味道鮮美,當時在南京大街小巷的高中低酒店幾乎都能看到小龍蝦的身影。”這在一般人眼里再尋常不過的現象,在汪雷眼里卻是一個難得的商機,“當時小龍蝦市場價格還比較低,大概只要幾塊錢一斤,而且市場的需求是越來越大。我當時就想,我老家水稻田不少,如果能夠在水稻田里同時養小龍蝦,那不是一舉兩得嗎?而且我們老家當地也沒有養龍蝦的,于是我就下定決心,回家養龍蝦去!”
心動不如行動。當年汪雷就攜帶70余萬元的全部積蓄,只身回到了家鄉金寨縣白塔畈鎮樓沖村。回村以后,為了掌握稻蝦共育的技術,汪雷到北京、湖南、湖北、江浙等地四處拜師學藝,還參加了2005年下半年舉辦的安徽省第一屆龍蝦養殖培訓班。同時,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養殖技術,汪雷還拜安徽省農科院丁鳳琴教授為師,并將丁教授請到樓沖村,實地查看和指導稻蝦共育。正是依托科學、新進的養殖技術,在丁教授和相關專家的指導幫助下,汪雷成功培育出“農旺288”的優良蝦種,該蝦種具有成活率高、生長快、繁殖率強等特點,深受當地養殖戶的歡迎。
2005年,汪雷承包用來養殖龍蝦的稻田只有幾十畝,到2007年,養殖面積已經發展到150多畝,平均每畝效益達到2000多元,這不僅讓汪雷興奮不已,同時也讓當初心存疑慮的一些養殖戶更加堅定了養龍蝦的決心。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