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鐵車廂內的飲食行為或被禁止,剛剛亮相并征詢公眾意見的新版《上海軌道交通管理條例》,已經將“在車站、車廂內飲食”列入禁止行為。而3月28日武漢發生的一女子因在地鐵上吃熱干面被拍,從而扣了拍照人一身熱干面的事件引起網友強烈關注。這兩件事使得究竟該不該在地鐵上吃東西,成了熱議焦點。
反對
別剝奪吃口飯的權利
盡管新加坡、美國、德國等國家都有禁止在地鐵內飲食的規定。但,完全不考慮國情的克隆行為,是少了溫暖的美好和柔情。
武漢地鐵熱干面事件中,女孩的就餐行為有不文明的一面,也有無奈的一面。也許她還剛剛離開父母的翅膀,也許她是孤身一人的漂泊族,在快速吃口熱干面后,還要去打拼,去尋找幸福的人生。在公眾場合進食是不對的,可是作為同樣身居基層的草根,我們是不是應該對女孩的行為給予一些關愛的寬容。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一個女孩愿意在眾目睽睽的地鐵里捧著一碗熱干面來吃,不僅僅是道德問題,還有生活壓力,她的行為讓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不文明,也還有積極面對生活的感動。地鐵進食的無奈,每一個人都應讀懂。
任何一個規定的制定都有著它的合理性。但是合理性的制度也不能冰冷和無情。我們來分析一下在公共場合就餐的原因吧。一是工作時間緊張,確實沒有一個寬松的時間段來安享早餐美味;二是很多用工單位沒有人性化的關懷,比如單位設個簡易食堂和就餐區;三是中國式的忙碌,表面上看是8小時工作制,可是工作時間內的活兒很是緊張,為什么很多人愿意在單位叫外賣,就是這個原因;四是遙遠的上班距離,尤其是大城市,耗在路上的時間就足以讓人痛苦不已,怪不得很多人說“最大的幸福就是縮短上班的距離”。
這樣說來,上海地鐵全面禁食缺少了溫暖的關懷和柔情。有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呢?有,就看你是不是真正地關心這群為了生活而四處打拼的人們。一是,完全可以對在站臺和車廂內進食的品種進行分類限制,比如對氣味不太明顯的食品就可以放開;二是,可以設立就餐區,拿出一些車廂給需要就餐的人們使用;三是,允許就餐,但對就餐后的亂扔塑料袋等垃圾的行為進行嚴格管理。這樣既可以減少公共場所就餐的尷尬,也可以杜絕臟亂差現象的發生。這比生冷的禁食多了關愛的溫度。
郭元鵬
贊成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