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4月中旬,正是市民們吃海鮮最好的時候,大連本地的黃花魚、偏口魚等經濟魚類,開始大量上貨,螃蟹、蝦爬子、蜆子等都很肥美,但今年,經常買菜的市民們會發現,現在市場上海鮮品種少了,價格變貴了。
“今年春天太冷了,海水溫度太低,山東和大連海域都沒有形成魚汛,根本打不上來東西。”大連水產品交易市場鑫盛源水產批發行老板張龍告訴記者,南方的活鮮水產品,又因為禽流感的影響,被上海、寧波等地的水產品批發市場把貨截住了,導致大連現在水產品缺的很厲害,市民餐桌上這個季節常見的經濟魚類,比往年價格漲了不少。
大連水溫低海鮮暫時靠南方
“你看這野生小黃花,一斤能稱十二三條的,往年這個時候就4塊錢,但現在賣到了四塊七八,我估計還得漲,過幾天也得賣到5塊錢。”昨天凌晨,從張龍這樣大連水產品一級批發商分流出去的小黃花,到了菜市場,拋除人工、車費流通環節的費用,一斤就要賣到7.5元左右。除了小黃花,像市民餐桌常見的偏口魚價格也漲得很厲害,半斤多的偏口魚,去年同期一斤10元多一點兒,今年得賣到十七八元。
但看著價格逆襲的經濟魚類,作為水產批發大戶的張龍有些擔憂。“上貨價太貴了,而且根本拿不著貨。”張龍告訴記者,按照正常年份,3月末4月初本土黃花魚就開始大量上市,“往年這個時候,南方的黃花魚已經進不來大連市場,即使進貨,因為本地黃花魚味道要好過南方,按業內的話說也沒有戰斗力,根本賣不動。”
但今年由于早春寒,大連近海水域水溫太低,漁船出海都是空空而歸。“從2月份到現在,我們家養的船就出過一次海,過去出海一次能撈個七八萬元的海鮮,現在只能撈個兩三萬元,還不夠人工、油錢等成本,還不如在港里停著。”一位姓劉的船主無奈地對記者說。
“山東的水域,比大連水域能提前變暖一些,正常海鮮捕撈期比大連早半個月,但今年,山東水域溫度也低,目前也打不上來東西,大連經濟魚類的來源,目前主要就是靠南方江浙一帶的海域。”一位姓高的水產品批發行老板對記者說。
本地商家到南方拿貨不容易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