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趙炳祥是麻涌大步村一位種蕉30年的老蕉農,嘗盡了香蕉的“酸甜苦辣”后,現在卻改種蔬菜。說到改行,趙炳祥無奈地告訴記者,要不是為了養家糊口,他也難舍香蕉情。“我們家的主要收入是種蔬菜,雖然辛苦點,但一年能賺個六七萬,而種香蕉只能賺兩三千元。”
香蕉是我市傳統大宗作物之一,也是本市著名的土特產,產品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還曾出口至香港、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但如今卻面臨種植效益低下、種植面積大幅縮減的問題,黃葉病危害以及家庭式分散經營是主要原因。
在黃葉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之下,曾經輝煌的東莞香蕉面臨種植面積大幅縮減、種植效益普遍低下的問題。
我市出臺政策提出發展都市農業,打造優質香蕉產業帶,但大多數蕉農對此信心不足,關鍵是香蕉黃葉病未除。
蕉農收入明顯下降
“以種植30畝香蕉為例,黃葉病之前一年可凈賺五六萬元,現在一年只能賺萬把塊,而且錢也縮水了。”
據市農業局介紹,香蕉黃葉病是一種由鐮刀菌侵染引起的毀滅性病害,到目前為止,仍未找到有效的根治辦法,已成為困擾全球香蕉發展的一大難題,該病于1998年傳入我市后逐步擴散蔓延。在與香蕉黃葉病的斗爭中,蕉農的收入明顯下降。
麻涌鎮大步香蕉專業合作社社長何建賢說,以夫妻倆種植30畝香蕉為例,黃葉病到來之前,一畝地能收成3000斤左右,除去肥料、地租等成本投入,一年可凈賺五六萬元,足以支撐該家庭一年的生活開銷。“而現在,因受黃葉病影響,一年只能賺萬把塊,何況錢也縮水了。”
“2005年黃葉病蔓延到麻涌之前,一畝香蕉的最高產量是4500斤左右,現在卻不到3000斤。”麻涌鎮農技中心主任麥景郁告訴記者,香蕉一旦染上黃葉病,就要把它鏟掉,在旁邊重新種一株,這樣人工和成本也隨之增加。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