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當陸地的春耕生產還處于備耕時節,遠離大陸的長海縣海洋鄉海洋牧場新一輪生產隨著第一茬繁育苗種的出池拉開了帷幕。當地漁民告訴記者,大海就好像一個聚寶盆,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從大海里“撈”出來的。而記者從長海縣地稅局則了解到這樣一組數字,去年,該縣人均純收入達2.21萬元,其中,不足 6000人口的海洋鄉全鄉社會總收入達到15.5億元,漁農村人均收入達到3.1萬元,位居大連市鄉鎮第6名。
第一茬繁育苗種出池
記者來到海洋鄉振祿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采訪時,遠遠地就看到在該公司附近海域,有一條大馬力運輸船泊在那里,數十名身著振祿公司廠服的工人正在忙碌著將傳輸帶運送下來的苗種一箱箱倒入運輸船的活水艙內,準備運往金州進行暫養。
據了解,經過3個月的繁育, 振祿公司第一茬蝦夷扇貝改良品種稚貝成功繁育出池。由于海洋島周圍海域水溫較低,不適應稚貝生長,出池后要及時移送到水溫相對較高的金州進行暫養,大約20天后,再度運回海洋島并在此“安家”,為優質苗種集散地蓄下財源。
海洋鄉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鄉海珍品年繁育能力達4.1萬立方水體,年銷售蝦夷扇貝商品苗種近80億枚,蝦夷扇貝優質苗種供給率占全縣70%。
一年能出數十個百萬戶
這些年,海洋鄉養殖蝦夷扇貝商品苗種銷售量激增:“2008年,只有6億枚,2010年則是40億枚,而現在,則突破了80億枚。”
據海洋鄉商會負人介紹,在前些年,海島養殖戶往往在豐收年高興不起來,因為產量上來了,價格卻下來了,經常增產不增收:“從2008年開始,我們商會抓住了海洋鄉擴大深水海域規模、積極發展深海底播的良機,采取“龍頭企業+協會+業戶+市場”的經濟合作模式,組織全鄉110余家養殖戶成立苗種養殖協會。協會統一與獐子島漁業集團和大連海洋島水產集團等兩家底播公司簽訂苗種購銷合同,專門為底播公司提供優質養殖苗種,大力推動了海洋鄉養殖生產訂單化、產業化、市場化的現代化進程。”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