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燃油價格上漲、近海魚類資源少、工人工資上漲等因素影響,眼下,山東威海市不少漁船在漁港里趴窩,由此導致市場上鮮魚供應緊張,價格居高不下。
昨日下午2時許,筆者在市區順河街水產品市場看到,目前市場上仍以銷售冰凍魚及各種養殖魚為主,只有少量的牙鲆魚、尾魚、鯧魚等為數不多的新鮮魚在銷售,而且價格比較高。新鮮本地牙鲆魚價格在80~90元/公斤,新鮮大尾魚價格為40~50元/公斤;新鮮本地鯧魚價格更是達到了130元/公斤。相比鮮魚來說,養殖魚價格相對低了不少,南方養殖的鱸魚18元/公斤,而本地鮮鱸魚是養殖鱸魚價格的一倍,且供應量比較少。業主劉先生告訴筆者,現在出海的漁船太少,導致本地鮮魚供應量很少,“今天早上只進了20多斤的尾魚,根本就沒有別的貨了。”劉先生說。
隨后,筆者在威海中心漁港看到,眾多漁船整齊??吭诖a頭邊上,碼頭上十分冷清,僅有少量工人正在修補漁網和檢修漁船。筆者了解到,近期大部分漁船都沒有出海的打算,大家都在觀望。據一名漁民介紹,現在近海魚類太少,大多數漁船出一次海連成本都賺不回來。船主梁先生給筆者算了一筆賬,一艘300馬力的漁船出海一天的燃油費用約為7000 元,一艘漁船按五六個工人來算的話,每天工資支出共1500元,再加上工人吃飯等費用,一艘漁船出海一天需要大約1萬元費用。但是海上的資源卻不多,出海一次常常是入不敷出,所以至今大多數漁船仍然沒有出海作業。
據了解,隨著近期天氣的變暖,近海魚類將會慢慢增多,但情況不會有很大起色。“只能期待秋季海里的魚能多一些了。”梁先生無奈地說。(殷豐潤)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