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李一衡昨日發布其研究報告稱,中國已是過度投資。
他表示,雖然不至于出現危機,但由于高投資造成的較大隱患不容忽視,在中國,為高額投資進行融資所造成的巨大負擔為居民所承受。
中國投資占gdp的比重近50%
李一衡是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和imf駐華代表處共同舉辦的座談會上發布此項研究報告的。
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投資占gdp的比重已接近50%。2007年至2011年,為克服世界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效應,中國政府進一步提高了投資比重,中國這一時期已經過度投資。以投資占gdp的比重來看,超出均衡水平12-20個百分點。
李一衡認為,中國過去20年間出眾的經濟增速與長期保持大規模投資有關,但由于邊際效應遞減,未來要保證同等經濟增長,需要越來越大量的投資,所以這種發展模式不能持續。在這一方面政府已經意識到面臨的挑戰,并且加快采取措施致力于調整經濟,減緩投資增長,并促進消費。
融資負擔約為gdp的4%
研究報告認為,由于中國投資的融資來源主要為國內儲蓄,所以中國爆發經濟危機的可能性較低。然而,并不意味著中國這種投資行為沒有成本和代價,相反,相應成本將通過各種隱性的財富轉移形式被分攤到其他各個經濟部門。
李一衡認為,中國高儲蓄率并不合理,因為在金融系統的控制作用下,實際上形成了居民和中小企業對大企業進行補貼和財富轉移。因此,當其他國家過度投資的高額成本通過銀行資金壓力或外匯市場危機形式爆發時,中國的經濟危機則可能發生在脆弱補貼系統的某一個環節。
報告稱,在金融部門作用下,在中國為高額投資進行融資所造成的巨大負擔實際上為居民所承擔,該負擔每年約為gdp的4%;同時,由于大企業被賦予了融資優先權,中小企業為獲得資本支付了更高的價格。
- 相關
“老齡化將帶來稅收壓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李一衡昨日在一份關于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報告中指出,未來由于養老支出增加以及勞動人口占比減少,中國稅收將面臨壓力。
來源:新京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