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片“血雨腥風”來形容本周一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并不為過,黃金、白銀、工業金屬和原油皆慘遭“血洗”。
截至北京時間15日24時,紐約6月黃金期貨報每盎司1373.20美元,暴跌8.54%。5月白銀期貨報23.37美元,直下11.25%。同一時間段,倫銅報每噸7200美元,跌幅超過3%。芝加哥7月小麥、大豆及玉米期貨跌幅在0.5%至3%不等。而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報每桶88.36美元,跌幅3.21%。
交易中的美股走勢亦受到拖累。截至24時,標普500指數及納斯達克指數的跌幅均超過1%。
國內商品市場同樣哀鴻一片:金屬、能源化工全線暴挫,農產品期貨多數下行。其中,滬金、滬銀、滬膠封跌停板,燃料油、pta、焦煤等品種跌逾3%。
來自美國、中國的最新經濟數據,被視為這輪大宗商品價格大跌的原因之一。周一發布的中國一季度gdp增速低于預期,而在美國,上周五出爐的零售數據意外萎縮,這些都引發市場對大宗商品需求前景的擔憂。國際能源機構、歐佩克近期隨之下調全球原油需求預期。
花旗周一發布報告稱,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已行近終點。該機構將鋁、銅、鎳等工業金屬今年的價格預期下調5%至10%,明年的預期則下調8%至13%。該行對金價未來三年的預期則下調了約13%。
事實上,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已成為這輪商品暴跌的“排頭兵”。今年以來,國際金價下跌約15%,且自前高點的累計跌幅超過20%,進入技術上的熊市。在這之前12年的超級牛市中,金價累計漲幅高達400%。
一方面,塞浦路斯將拋售黃金獲融資的消息打擊了金市人氣。另一方面,通脹預期尚未明顯升溫也令黃金在西方量化寬松持續的背景下仍大幅下跌。而更深層次中,美元的中期走強對黃金等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構成強大壓制。
不僅如此,日本不斷加大量化寬松政策及由此帶來的日本國債市場劇烈波動,也間接影響到金價。前者壓低日元、推高美元;后者則令眾多持有這類資產的銀行不得不通過套現黃金等其他資產來控制風險。
分析師看來,目前金銀均跌破前期關鍵支撐區域,預計后市將維持震蕩偏空格局。(上海證券報)
來源:上海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