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媒體與當事人之間仿佛存在某種天然的矛盾———媒體報道時的信誓旦旦與相關人員出面辟謠,經常使人感到莫名其妙。比如近日,有關白酒塑化劑標準將放寬的消息就被傳的撲朔迷離。
先是有媒體報道稱,中食協相關負責人表示白酒塑化劑標準將在兩個月內出臺,并將大幅放寬;4月9日,央視新聞中心官方微博也發文證實了這一信息;而4月10日,中食協相關負責人卻出面澄清,此消息乃“以訛傳訛”。
媒體涉嫌自擺烏龍
是誰散布了塑化劑標準將放寬的流言?這究竟是媒體為了尋求轟動效應而進行的片面解讀,還是某人或某團體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利用了媒體的報道?在筆者看來,此事件中散布塑化劑標準將放寬流言的主要“嫌疑人”,包括媒體、行業協會和股市幕后推手。
首先,媒體涉嫌自擺烏龍。
據了解,早在3月25日,《北京商報》曾發表過一篇《白酒塑化劑指標擬大幅放寬》的文章,文中指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近日出席某白酒品牌會時透露,由國內外近十家食品檢驗權威機構、科研機構、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制定的白酒塑化劑指標將在兩個月內出臺,如果沒有意外,相比于目前執行的臨時標準,將有較大幅度放寬。”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文中的“如果沒有意外”一句,可以解釋為“有很大可能放寬,但并非絕對放寬”。然而,在此后其它媒體的相關報道中,該層意思很神奇地被隱去了。
比如,中國經濟網3月27日有一篇題為《白酒塑化劑標準降低或將步乳制品行業后塵》的文章,文中指出“即將出臺的白酒行業塑化劑標準將比之前提出的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的標準有較大放寬”。按照該篇文章的表述去理解,塑化劑標準“有較大可能放寬”變成了“絕對存在”。
也許是為了“挖新聞”,此后的大多報道多是在援引此類表述的基礎之上發表觀點,或是直奔主題,討論標準應不應該放寬、放寬后將有哪些影響。類似報道均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此時并未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也沒有任何人員出面證實標準必將放寬。
由此來看,媒體自擺烏龍的可能性較大。
行業協會嫌疑較輕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