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和西紅柿掛滿枝頭,滿眼青翠。4月12日,青海油田公司尕斯聯(lián)合站食堂管理員李淵平帶著3名廚師在“菜園子”里采摘豇豆和葫蘆瓜等蔬菜。收獲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說是“菜園子”,更確切地說是戈壁灘上的一個溫室大棚。它位于青海油田花土溝尕斯聯(lián)合站旁邊,占地1300平方米。可就是這個不起眼的“菜園子”,每年可為尕斯站食堂提供14種無公害新鮮蔬菜,產量達到16噸。
青海油田地處柴達木盆地,高寒缺氧,生活條件異常艱苦,所有生活物資需從500多公里外的地方拉運。
四年前,尕斯聯(lián)合站食堂邊一塊鹽堿地引起員工的注意。平時稍刮一點風,從那里飛揚的沙塵,既破壞環(huán)境,又給食堂衛(wèi)生帶來影響。于是,食堂的大師傅決定把這塊“礙事”的砂地開墾出來種花種菜。
說干就干。2009年開春,大師傅在尕斯聯(lián)合站的支持下,用機械設備挖地兩尺,一個月時間硬是在砂石地上挖了三個深40厘米,面積400平方米的大池子。之后,他們又從40公里外的草原拉運沙土和羊糞,倒在挖好的大池子里,放水泡,降鹽堿。兩個月后,尕斯聯(lián)合站的“菜園子”工程順利完工。
別說在戈壁鹽堿地里種菜種花,就是種一棵草也難成活。盡管大師傅對砂土長時間浸泡并進行土質改良,但當年播種的菠菜、土豆等蔬菜和花卉種子顆粒無收。
冬天,他們將“菜園子”改造成大棚,里面通上暖氣。大家不氣餒,又經(jīng)過幾輪反復試種,總算獲得成功。十天半個月,也能收個二三十斤的蔬菜。
2010年,青海采油一廠特意從山東壽光請來無土種植農藝師。這次大家用了一個大棚做試驗,充分利用戈壁陽光充足、日照時間長、羊糞肥力足等特點,將原有的砂土基本清除,科學培植有機蔬菜。2011年春節(jié),尕斯站100多名員工頭一回吃上自產的綠色蔬菜。
“菜園子”不僅解決部分蔬菜外面拉運的問題,而且還成為員工的天然氧吧。“閑暇時間,許多員工會從十幾公里外的基地專程到‘菜園子’里幫忙摘菜,很是快樂。”尕斯聯(lián)合站食堂管理員李淵平說。(靈珊)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wǎng)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