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一般為飼料消費淡季,而飼料業的下游是畜禽養殖。這幾年生豬養殖的利潤大家都看在眼里,再加上禽流感的雪上加霜,進一步加重了豆粕的上漲難度。相對于豆粕,由于國內油脂企業庫存偏少,后期有回調的可能性。”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分析師炎夏如是說。
2013年,大豆的日子,似乎進入了一個循環,飼料疲軟,油脂回升。業界在不清不楚中走進入第二季度。
3月底,美國農業部發布庫存報告,雖然較往年而言處于歷史低位,但是沒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市場炒作美國大豆庫存的希望再次落空,隨之而來cbot大豆期貨創出近3個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此前市場擔憂美豆庫存過低,主要是基于去年美豆減產以及今年巴西港口運輸延遲使美豆出口銷售增加從而進一步消減庫存的預期。
炎夏告訴記者,受地球南北半球季節差異影響,全球每年有兩次大豆集中供應。南半球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的收割期為每年的3~5月,在這期間,全球市場將迎來南美大豆集中供應期。根據巴西貿易部統計,巴西4月份的大豆出口量仍將呈現上升趨勢,預計將略高于去年同期,屆時將有大量的大豆可用于出口。阿根廷大豆生長周期比巴西晚2~4周,預計將在5~7月間大量涌向市場。
據監測,截止3月22日黑龍江哈爾濱地區壓榨企業收購國產大豆4640元/噸,加工成本120元/噸。出油率按16.5%計,出粕率按79%計,四級豆油價格為8400元/噸,豆粕價格為4150元/噸,油廠平均賠每噸賠96元,較上周同期持平。雖然壓榨持續虧損狀況持續,但是省內部分知名企業開機率較2月份已經有所提高,對大豆原料的采購積極性一般,主要消耗訂單和庫存為主。
相對于國際大豆,國內大豆更為悲慘。
黑龍江省內的大豆購銷行為慘淡,價格繼續下跌。“進口豆便宜質量又好,國內大豆沒什么競爭力。”一家黑龍江當地的企業負責人直言不諱地說。
來源:新農村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