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藥企紛紛進軍飲品行業,飲料市場上的“保健風”越刮越強勁,包括運動飲料、無糖飲料、膠原蛋白飲料在內的,宣稱可提神抗疲勞的各種功能性飲料充斥市場。但由于缺乏監管,虛假宣傳時有發生。
記者在濟南家樂福、大潤發等超市看到,這些地方銷售的功能性飲料不下幾十種,幾乎占據飲品區的三分之一。令人詫異的是,這類飲料大多并非來自可口可樂、匯源等知名飲料生產商,而是出自如貴州百靈、哈藥集團這樣的一些藥品企業。
山東營養保健協會一位專家分析,目前我國醫藥產業正處于市場轉型期,利潤空間不斷縮減,而功能性飲料熱潮讓藥企發現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營養科一位專家表示,經常喝碳酸飲料,骨骼健康會受到一定影響。尤其是青少年,若長期飲用,其發生骨折的危險會高出其他同伴3—4倍,而且還會對牙齒和腸胃造成一定傷害。正是在這種形勢和理念下,藥企“乘虛而入”,紛紛推出保健飲料,拓展消費市場。
然而,在功能性飲料日趨紅火的同時,也頻頻曝出質量和安全問題。其中,哈藥集團的苗條淑女飲料就曾被質疑違法宣傳;而某消費者因長期喝一款減肥飲料,減肥沒成功卻導致胃功能紊亂而狀告生產商的事情,也在濟南傳得沸沸揚揚。這些都給功能性飲料市場蒙上了陰影。山東營養保健協會專家對此表示,功能性飲料的主要賣點是其功效,把握不好就容易造成過度宣傳甚至虛假宣傳。
濟南消費者委員會有關專家認為,功能性飲料之所以敢打虛假宣傳的“擦邊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國在該飲料監管上的空白。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功能性飲料的質量和安全監管。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