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少了番茄醬多了,川菜到美國口味都改了,南京夫子廟的秦淮小吃也該“與時俱進”了。近日,不斷接到熱心市民來電,為“秦淮小吃”目前存在的癥結把脈。很多市民表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嘴巴都吃“刁”了,要想滿足現代人的胃,“秦淮小吃”到了需要創新的時候了。
以前的秦淮小吃算“大餐”
“以前吃秦淮小吃,那是媽媽對我的獎勵。”南京市民周先生是位70后,看了揚子晚報近期對“秦淮小吃”的連續報道后,感慨地表示,“真懷念那時候的美味。”
周先生分析認為,秦淮小吃陷入現在的“困局”,一方面和商家的制作水平、品質把關等息息相關,另一方面品種缺乏創新,吃來吃去都是“老三樣”,沒有抓住現代人的胃。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生活水平遠遠不如現在,“那時候家里經濟條件不好,每到周末,上大學的小叔叔回來是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有魚有肉吃。”周先生回憶說,只有考試得了滿分,媽媽才會帶他去“秦淮小吃”作為獎勵,印象中這些小吃就是“大餐”了。像蔣有記的牛肉鍋貼他一口氣能吃二十幾個,湯能喝兩碗,“一到蔣有記門口就走不動了,感覺店里成天在燉牛肉,那個香味現在想起來都要流口水。”
然而,現在的秦淮小吃,再也找不到那種饞得讓人口水直咽的記憶了。“吃頓肉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人們對吃的要求越來越高。”周先生說,去夫子廟轉一圈,吃來吃去就這幾樣東西,“秦淮八絕”榜上無名的鴨血粉絲、臭豆腐,更是到處都是,毫無新意。再加上商家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做工不到位,服務質量又欠缺,大家當然不滿意。
改良川菜在美國很受歡迎
“我去年在美國交流了兩個月,對那里的川菜記憶深刻,這種思路秦淮小吃可以借鑒。”周先生說,有一家川菜連鎖在紐約非常紅火,晚上常常要翻臺三四次。要不是親眼看到,很難想象到,西裝革履吃西餐、喝紅酒的老外,被辣得大汗淋漓的模樣。
眼見老外這么“瘋狂”,不愛辣的他和同事去品嘗后也忍不住叫絕。“完全符合美國人的口味。”周先生介紹說,商家對傳統意義上的川菜進行了改良,雖然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川菜了,但是口味確實還不錯,受到大部分不能承受“巨辣”的老外的青睞。比如,有些炒菜,減少辣椒的用量,改用番茄醬,讓口味變得汁濃而且偏甜,看上去還是紅紅的“辣”,“色”一點也不差。還有回鍋肉,要用豆豉來提味,但是老外會有疑惑:這黑乎乎的東西好吃嗎?“改用醬油和糖代替,好吃也好看。”周先生說,有意思的是,服務員還會問食客要幾成熟?五花肉七成熟,也很好吃哦!
來源:食品商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