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特有的光熱條件,新疆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西域大果園”。截至2012年年底,天山南北的特色林果總面積突破133.3萬公頃,各色果品源源不斷外銷,產值達350億元。
據自治區林業廳介紹,過去幾年間,新疆林果種植面積每年都以百萬畝速度遞增,目前,天山南北已形成兩大特色“果園”。其中,環繞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大面積種植紅棗、核桃、杏、香梨和蘋果等,讓這里成為新疆的“大果盤”;而在北部的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坡等地,農民廣種葡萄、紅棗、枸杞、時令水果和設施林果,收益可觀。自治區林業廳的統計數據顯示,新疆的紅棗、杏種植面積居全國首位,核桃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三位,林果業成為新疆農民重要的增收渠道。在種植面積擴大的同時,新疆林果的主栽品種也發生了變化,由過去的“老三樣”(葡萄、香梨、哈密瓜)發展成市場需求更大的“新三樣”(杏、紅棗、核桃);林果品種也由80余種壓縮到18種;瓜果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到每年千萬噸以上。
為讓更多人吃到“西域大果園”的產品,近兩年,新疆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長春和成都建立了六大果品銷售平臺,加大了特色林果的促銷力度。此外,新疆還加快地域保護認證和品牌創建步伐,已有121個林果產品獲國家、自治區級知名品牌。(蔡國棟)
來源: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