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說起蘋果產業,大家都會想到果品大市天水。天水市之所以因“果”成名,不得不提到馳名中外的“花牛”蘋果——這個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打入國際市場的農產品品牌。如今,“花牛”蘋果依舊名頭很響,但是種植方法卻大不一樣了。
4月13日,記者來到位于天水市麥積區的花牛鎮,這里是“花牛”蘋果的原產地,沿著彎彎曲曲的水泥路盤山而上,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梯田中盡是修剪整齊的蘋果樹。
“你看到這一片山上的果園是我們的南山蘋果標準化示范園。”麥積區果品產業局副局長龍永紅笑著對記者說,如今在麥積區的果農眼中,標準化種植已經成為大家認可的發展趨勢,“每個標準化果園都有統一的技術管理方案,就像工廠里的生產線一樣,不同于工業產品的是,我們的‘工廠’生產的是蘋果,如果把種植大戶比作是廠長,那果園里干活的季節工就是蘋果產業工人。”
麥積區南山蘋果標準化示范園位于花牛鎮廿鋪村的北坪,是麥積區優質花牛蘋果生產的樣板示范園。2005年,以花牛鎮廿鋪村村民武正全為代表的22名有果樹種植經驗的技術能手打破傳統經營模式,集中連片承包土地2000多畝,建成了麥積區第一個規模化優質“花牛”蘋果標準化示范園。
“今年的氣候干燥,回溫也早,3月27日的時候果樹就開花了,雖然比往年要早10多天,但是按照我們的技術方案,必須得抓緊疏花。”在果園間的水泥小道上,武正全邊走邊告訴記者,4月5日,出現一次寒潮,對今年的收成將產生很大影響,“如果不按照技術標準及時疏花,稍遲上幾天,大部分花芽受了凍損失就更大了,疏過后的花芽雖然少,但抵抗力能稍微強一些。”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