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丁聲俊
在全國糧食分布版圖上,黑龍江、河南、吉林等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71.54%和76.02%。糧食主產省份對全國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90%,其中幾個糧食大省貢獻了全國絕大部分可以外調的商品糧。
在我國糧食贏得“九連增”、進入發展戰略“新時期”的同時,也進入難度更大的“攻堅期”。必須清醒正視近年來我國商品糧供應能力發生的較大變化:2010年,商品糧增長100萬噸以上的有9個省;而2011年,商品糧增長100萬噸以上的只有7個省。與此相對照,商品糧輸出量較大的省份現在只有少數幾個,其余的不是商品糧輸出量變小,就是糧食輸出和輸入量基本平衡。
如今,糧食主產省份的發展面臨著諸多新“瓶頸”:大而不強,生產發展方式粗放,發展空間越來越小;現代科技差距明顯,突出表現為創新成果供給不足、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不足和農業科技人才不足等“三不足”;糧食大省依然處在“農業依然薄弱、農村依然艱難、農民依然貧窮”的境況。
把糧食大省轉變為糧食強省,要有統籌全局的視角:既關系農業糧食產業組織經營體制和機制,又涉及資源配置優化和產業結構提升。
——以“大資源觀”為理念,突破日益加劇的資源約束。
所謂“大資源觀”,就是不僅要擴大資源的外延,而且要充實資源的內涵——提高要素資源稟賦。從發展趨勢看,農業糧食資源約束性越來越大,必須實行以“水、土”為中心的“大資源觀”。即在充分、合理開發利用耕地和水源的同時,還要開闊視野,積極開發、改良和利用水域、丘陵、荒地乃至沙漠,使其變成寶貴資源。
——以“大合作”經營為突破,拓寬糧食產業化道路。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