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洪茶最早從福建引進,植于寺外,后逐漸擴種。
在宜良,乃至昆滇,寶洪寺是一座頗具神秘和疑問的千年古寺。在這座山上,寺由山而命名“寶洪寺”,茶因寺而得名“寶洪茶”,寺因茶而聲名遠播。禪茶之間,關于500尊銅像、地室暗道、龍井“味精”等坊間傳言,成了當地人最為樂見的談資,而且一百個人講述,就有一百種寶洪寺的傳奇。
但寶洪寺至今讓人不忘,不完全因為那些傳奇,更多是緣起寶洪茶。
拼配龍井茶的“味精”
寶洪茶究竟有著什么樣的魅力?
“她一度是拼配西湖龍井的‘味精’。”昆明市農科院生物所沈曉進說,寶洪茶外形扁平光滑,色澤嫩綠,體表無茸毛;湯色嫩綠(黃)明亮;滋味清爽、清香;葉底嫩綠,且完整,近似于西湖龍井的色香味,具有“香高持久”的特點。
更為關鍵的是,寶洪茶采摘在清明節前,比西湖龍井提前進一兩個月。因此,每年到寶洪茶采摘時期,茶園周圍便住滿了江浙一帶的茶商,收購寶洪茶拼配龍井,甚至直接冒充“龍井”出售。
事實上,關于寶洪茶的魅力早有記述。
“屋內炒茶屋外香,院內炒茶院外香,一人泡茶滿屋香”,這條流傳甚廣諺語表明,在很早時候人們就了解到寶洪茶的高香特點,因此從古至今,寶洪茶都備受世人所推崇。
云南是世界茶樹的起源地,所產的茶葉幾乎全部是大葉種茶,但寶洪茶卻是小葉種茶,成了云南唯一的例外。
據歷史考證,寶洪茶由開山和尚從福建引來了小葉型茶種,植于寺外,而逐漸擴繁發展起來。成茶后,由于其茶香特異,鮮爽度高,經鄭和出行遠播南洋、西洋諸國,是明、清二朝諸皇帝禮佛的寶器,也是清康熙、乾隆、道光三朝皇帝的貢茶。
直至民國時期,云南的風云人物唐繼堯、龍云、蔡鍔、段曉風等,無一不稱寶洪茶為茶中極品。抗戰時期錢穆先生,在巖泉寺著《國史大綱》稱,用巖泉水泡寶洪茶可明目清心,勤于著書;聞一多親臨寶洪寺,采寶洪茶研究制茶工藝,并為寶洪茶設計宣傳海報。共和國開國元勛朱德元帥,30年代在云南期間,最喜愛的茶品也是寶洪茶。建國以后在北京,也只喝云南特產寶洪茶,至老而其嗜不衰。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