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黎明湖西岸,大慶會展茶城。進到一樓,茶香沁人心脾,茶品琳瑯滿目,耳邊傳來南方口音茶商的熱情介紹。
3個月前,這里還是黑乎乎的空屋子,老鼠滿地跑、蜘蛛網遍布。僅僅3個月之后,這里就成了商賈云集的茶城。這一“冷”一“熱”的背后,究竟蘊藏著哪些故事?
茶城的前身是國際會展中心,由于各種原因,一直處于閑置狀態,如何讓它重新煥發“第二春”,成為薩爾圖區委、區政府的課題。而作為一名地道的茶商,黃朱金要在薩爾圖投資茶城的想法也由來已久。
黃朱金是福建人,父母都是茶農。他從小就在當地做茶葉生意。多年經營,他敏感地發現,在批發茶葉的客商中,來自黑龍江的很多。后來,他輾轉來到哈爾濱,一段時間下來,他又發現大慶人批發茶葉的越來越多。
黃朱金來大慶考察了幾次,切身感到大慶茶葉市場消費潛力巨大。而一件小事,更堅定了他的想法:有一天,他在茶城附近散步,發現一位看門的大爺正在煮普洱茶,還說他每天都要煮茶喝,已經習慣了。“煮茶可是懂茶的人才會的喝法,普通市民都這么專業,大慶懂茶、愛茶的人肯定少不了。”黃朱金說。
看到了市場,還要選好位置。黃朱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先后到讓胡路、龍鳳、薩爾圖等地考察,他發現新村地區是東西城區的交匯點,是個黃金區域,而薩爾圖區想要重新盤活國際會展中心的想法,無疑為他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去年11月,茶城開建。為了能盡快營業,黃朱金為茶商提供了豐厚的優惠措施,前5個月租金全免,之后三年租金打5.8折,算下來每平方米僅一元多錢。不到一個月,就加盟了42家茶商,其中近八成都是閩商、徽商,本地商人占兩成。
黃朱金還告訴記者,閩商、徽商之所以會做生意,就是因為他們會做市場、攢人氣。把租金暫時定得低一些,讓商戶多掙些錢,多積攢些客戶,時間長了,掙錢肯定不是問題。前兩天有一位客人花五萬塊錢買了兩把紫砂壺,有時這些茶葉的附屬品可能要比茶葉本身還值錢。
他說,喝茶壺先行,懂茶的人不只是喝茶,還要添置茶壺、茶臺、茶寵等。茶城的經營只有形成產業鏈,才能形成膨脹消費,不斷刺激消費者的購買力。
采茶季,黃朱金親自帶著各家商戶到南方貨源地采集貨品,既節省了成本,還保證經營商品件件是精品。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