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東亭的張老伯今年已80多歲了,但每天早上到朝陽農貿市場買菜卻是他雷打不動的習慣。“朝陽菜場蔬菜便宜,相比東亭平均每斤要便宜一塊多。”細心的張老伯還發現,最近朝陽的菜價更便宜了。記者獲悉,一個多月前,該市場實施了“蔬菜限價令”,在全國同業中率先核定蔬菜批零毛利后實行限價銷售。“對價格進行適當干預,減輕市民的菜籃子,把‘最后一公里’的高菜價壓下來。”
高價黃豆芽促成“蔬菜限價令”
所謂“最后一公里”,是指從銷售地批發商至消費者菜籃子這段距離,雖然距離可能只有“一公里”,但加價幅度卻是整個生產、流通過程中最大的。低的百分之幾十,高的翻一番,甚至幾番。提價幅度令人咋舌。朝陽農貿市場管理部門湯主任告訴記者,促使他們推行“限價令”的導火索是“黃豆芽事件”。今年春節過后,被列入市政府首批放心平價市場的朝陽農貿市場,黃豆芽的批零價格懸殊,當時黃豆芽每斤的批發價為0.65元至0.7元,但零售價卻高達2元,毛利已經近200%。豆芽這么貴,主要是一些菜販看到當時市場上對豆芽需求特別大,隨意喊上去的。一些時令菜、時鮮菜品也存在著利潤過高的問題,如冬筍、韭黃等。
市場管理方當下決定推行蔬菜限價政策,第一個被限價的就是黃豆芽。經過價格干預,黃豆芽的價格迅速回落到了每斤1元的價格。成交量也出現了明顯上升,原本一天500公斤的交易量迅速上升到了750公斤左右。
核定批零毛利實行限價銷售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