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速生雞”,后是禽流感,蛋禽業像碰上瘟神一樣,價格一跌再跌,市場憂心四起,擔心禽流感過后價格暴漲,不利于市場穩定。不少接受采訪的養殖戶、貿易商對記者表示,期待雞蛋、生豬等期貨品種上市,來規避“瘟神”導致的產業風險隱患。
記者從權威渠道了解到,目前雞蛋期貨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獲批后會在合適機會掛牌上市。針對不少人擔心疫情可能會對雞蛋品種產生的負面影響,市場人士稱,由于大連商品交易所有針對地設置了嚴密的管控和交割流程,可保證雞蛋期貨交割和交易安全。
“瘟神”糾纏不休
過去10年,我國發生過幾次影響較大,且與此次h7n9禽流感疫情相似的人或畜禽感染傳染性疾病,包括2003年的“非典”、2004年與2005年兩次爆發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2009年的“豬流感”。
2003年2月,“非典”在國內大規模爆發,至6月份才結束,當時豬價持續下跌,5月均價較1月下跌了8.5%。2005年禽流感與此次有些類似,5-6月內豬價跌幅超15%,10-11月全國生豬月均價格累計下跌13%。
李頂威表示,一般來說,疫情爆發首先會在短期內對需求產生抑制,從而使價格走低,偏離正常市場條件下的均衡水平,當短期沖擊消退,市場恢復到正常狀態后,價格也會向正常水平恢復。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根據疫情的嚴重程度及影響大小不同,生產與供給方面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當生產受到沖擊后,由于其調整周期較長,其影響也將是長期的。“非典”期間,由于政府嚴格限制生豬的交易和流通,一些主要產區生豬運不出、賣不掉,養殖戶嚴重虧損,生產積極性受到挫傷。等到短期影響消退,需求逐步恢復,產量又處在較低水平,市場遂出現供不應求、價格飛漲的情況,例如,2004年生豬及豬肉產量分別下滑了3%和4%,豬價漲幅一度達到27%。
目前疫情整體上對生豬影響較小。據一些養殖戶稱,目前華東地區,特別是江浙滬地區受到的影響稍大,而東北、華北、華南等地的生豬養殖基本未受禽流感影響。吉林有養殖戶表示,雞肉消費下降了大約2-3成,豬肉消費未受影響,禽流感一周后江浙地區豬價下跌超過4%,跌幅明顯增大,其他地區跌幅僅有輕微擴大。
養殖戶“雞飛蛋打”
來源:中國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