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或許還沒喝明白二鍋頭和茅臺酒的區別,蘇格蘭威士忌、法國波爾多紅酒、瑞典伏特加就已經開始涌入中國市場。
洋酒,這個名詞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似乎總是略帶些“高高在上”的感覺,動輒百元甚至上千近萬元的價格,不免讓人好奇,從生產到流通的過程中,到底是誰賺取了其中最大的利潤額。“高貴”的洋酒們,具體“貴”在哪里?
夜場占有最大利潤額
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不論產自哪個國家、哪一個種類的洋酒,作為進口消費品,在落地中國海關的那一刻起,它們的身價都已經包含了:酒莊出廠價、稅費以及渠道運輸費用。其中,酒莊出廠價由生產方面決定,渠道運輸費則是指運輸和存儲維護費用。至于稅費,無疑是這一環節中進口洋酒價格最核心的部分。
稅費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其中消費稅一般為原價的10%,增值稅則為17%。2003年1月1日起,中國進口酒關稅調至14%,而在加入wto之前,這一數字一直為65%。此外,消費稅和增值稅還會根據海關報稅相關政策累加計算,因此各項相加的完稅費用范圍基本在原產地價格的49%~50%之間。
即便如此,相比于2003年以前,洋酒的稅費價格也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降低,或許這也是近十年來,進口洋酒市場得以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一瓶700毫升的芝華士12年標準瓶為例,完稅后的落地成本價格基本在70元左右,也就是說,在此之前它已經繳納了接近35元的各種稅費和運輸費用。
從海關到零售終端,一瓶洋酒或許還得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同樣以一瓶芝華士12年700毫升裝為例,從洋酒代理公司到一級經銷商,第一層級的批發價格基本為195~200元之間,而一級經銷商向二級經銷商的批發過程中,價格變化只在個位數之間,通常各級經銷商之間的價格變化很少超過這一區間。而在超市零售端,這一單瓶的售價則一般在250元左右。
如果認為洋酒代理公司“賺了大頭”,那或許太過片面,事實上更大的“金主”依然還是酒吧。
以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夜店酒吧來看,同樣一瓶芝華士的叫價通常為680元到880元不等,如果以套餐搭配綠茶和水果拼盤的方式銷售,價格或許更高。而對于酒吧來說,一瓶芝華士的進價或許只有210元。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