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阜新最低氣溫回升到零攝氏度左右,黑土地終于開化了,阜蒙縣平安地鎮八家子村種糧大戶魏亮到地里轉了一圈,看著地里的滅茬機正在不停地穿梭忙碌著,他心里稍稍松了口氣。
然而春耕在即,從平安地鎮的情況看阜新的備耕形勢不容樂觀。
因為今年春耕時節溫度偏低,平安地鎮地里表層的大部分積雪雖已融化,但旱地變成了“泥田”。
“今年阜蒙縣4月上旬平均氣溫1.7℃,比歷年平均7.8℃偏低6.1℃,是50年來同期的最低值。4月上旬降水量是30.8毫米,比歷年平均的3.7毫米多27.1毫米,是50年來同期最多的一年。氣溫低導致土壤解凍慢,目前凍土化通29厘米,是近50年最慢的一年。”阜蒙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李廣和表示。“地里含水量飽和,非常泥濘,人進到地里雙腳都能陷進去,農機根本進不去。其實要是天好,有三場風,地里的水就能蒸發得差不多。”李廣和說。
據氣象資料顯示,去年12月至今年4月中旬,阜新地區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3.6攝氏度。因為溫度低,地里的積雪遲遲不化,土地封凍,水分蒸發不了,又滲不下去,加重了春澇程度。干溝子村村民郭樹文家里的30畝地,2012年秋收之后就一直沒有清理出來。談到春耕,老郭連連嘆氣說:“去年秋天總下雨,地里的玉米稈還沒收拾,今年開春雨雪不斷,地里水還大,干著急干不了活,種地時間最少得拖一周。”
八樓子村種糧大戶劉文家里耕種了400畝地,他說,去年他是從4月20日開始耕種的。今年由于氣溫低、春澇嚴重,現在還不能耕種。劉文推斷,照目前的情況,如果有半個月的時間天氣晴好,估計土壤的干濕程度能達到適應播種的標準,即便這樣,播種期也將推遲到五一前后。
“現在,我們一方面組織農民采取措施,加快整地速度,保證種子能播下去;另一方面也備足了晚播種子,萬一到時候地里還是無法播種,可以用晚播品種頂上。”平安地鎮副鎮長劉玉珠說。
“往年,春耕生產最突出的問題是旱,今年氣候條件變了,低溫春澇上升為主要矛盾,農民種地不能按以往的老慣例辦事,更要求政府強化指導服務。”李廣和表示。他還說:“現在溫度已經回升,等到土壤解凍,地表的水就能通下去,只要我們后期的措施跟得上,對春耕生產影響應該不大。”
來源:遼寧省農村經濟委員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