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苗企向養殖咨詢服務商蛻變
俗話道:養魚養得好,不如品種選得好;品種選得好,不如養殖模式好。言下之意,模式要選好,魚也要養好,埋頭養魚之際還要抬頭看路。
養殖戶往往根據行情來調整自身的養殖計劃,但行情變化無常,有高峰也有低谷,養殖戶通常缺乏對市場變化的信息掌控,陷入跟風養殖,行情好時進入,低迷時退出,對行業于自身都是利空。
近年,發展勢頭較迅猛的苗企可分兩種,一種是專注于某個品種并在種源上有優勢的企業,如海南吉諾瑪、寶路;另外一種則是提供養殖模式設計服務,多品種齊頭并進的服務型苗企,像廣州德權、三水白金。
細看這些具備提供養殖模式設計服務的苗企,品種上雖有側重(羅非、鯽魚等),但也能及時根據市場需求變化來調整產品,并具備影響客戶調節市場需求的能力。通過模式設計達到養殖戶利潤增長,自身品牌壯大,企業得到發展。
苗企根據自身所熟知的品種投苗量、養殖量變化,結合該品種市場環境變化對該前景進行預判,并對養殖戶在品種選擇,和養殖模式上適當建議,越發成為一種趨勢。養殖戶有錢賺,苗企自身也能在苗種銷量上獲得增長。
要大范圍改變養殖戶所養品種,另推新品種,在不同的技術、環境等條件下,不一定廣泛適用;而要改變養殖戶目前養殖模式接受新理念,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苗企深諳此道,從苗企推薦的模式均可看出,無論是羅非+鯽魚還是鯽魚+四大家魚,都僅是建議在當前養殖模式下進行品種間比例微調,適當增加一些價格穩定、前景較好且已入平常家的大宗品種,在技術、資金、可操作性上均有不錯的基礎。
同樣是推薦養殖模式,規模一般不大的苗企與大飼料企業集團,也有明顯差異。后者由于涉足產業鏈各個環節,所以相應的模式設計更注重細節,通過細節管理提高產量,同時帶動相關產品的銷售。苗企更多是從養殖品種的選擇和投放比例入手,利用自身對不同品種市場行情、投苗情況更全面的掌握,提出建議。前者以模式帶動相關產品銷售的意圖明顯,而相關技術指導也更為到位。后者則更多扮演市場信息管理者和咨詢師的角色,從應對市場行情的角度,確保養殖效益最穩定且盡可能高。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