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全產業鏈概念在食品行業甚是火熱,也將是我國農業和食品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中糧、中儲糧、新希望、雙匯等大型企業皆對全產業鏈生產了濃厚的興趣,也在努力將此種概念貫穿于整個企業的藍圖中。
中糧集團自2009年提出“全產業鏈”戰略以來,其旗下公司的整合已達四年,涉及食用油、大米、面粉、蜂蜜、酒類、糖果、飲料、方便面等多類產品領域。然而,隨著攤子越鋪越大,質疑聲也此起彼伏:現在的中糧集團只是將把數十家糧食食品上下游企業擺在一起,看似是一個“龐然大物”,但能否實現1+1>;2,還是中糧面臨的最大挑戰。
不斷擴張產業并購遭質疑
3月28日,對于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來說意義重大。隨著華糧官網打上中糧logo,這家曾經的三大糧商之一,成為中糧的子公司。
用寧高寧自己的話說:“中糧終于‘追’上華糧,這場‘自由戀愛終于修成了正果’!”
乍看之下,很難相信總負債184.44億元,負債率超80%,凈利潤為負的華糧集團能獲得資產規模近2600億元、年利潤超100億元的糧企大鱷中糧集團的青睞。“實際上,中糧是看中了華糧的倉儲和物流,這正是中糧所欠缺的。”中華糧網信息主編焦善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糧之前沒有自己的糧庫,多數倉儲運輸能力都依賴其他企業補充,這對其貿易加工發展是嚴重的制約。
面對這樣的窘境,寧高寧深感憂慮:“總不能當客戶想去倉庫檢查糧食,我們還得管其他人要鑰匙吧!”
焦善偉表示,中糧重組華糧后,意味著其主導多年的“全產業鏈”又完善了一個環節,從一個貿易加工企業將變成真正的大糧商,在資產規模上亦可以與國際糧商巨頭比肩。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華糧成立數年來,股份制改造一直推進緩慢,此番中糧接盤之后,如何解決一系列歷史遺留問題,將面臨不小挑戰。
除了并購華糧,中糧集團旗下的各子公司也在并購重組方面不斷活躍。
來源:新農村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