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氣溫的逐步回升,買飲料的市民越來越多了。一些心細的市民在拿到瓶裝飲料時,發現手感有所不同。在銷售旺季來臨之前,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康師傅等飲企旗下的不少飲料產品,都來了個“加量不加價”。
碳酸飲料率先“增肥”茶飲、果飲隨即跟上
“咦?這康師傅綠茶感覺比以前重了點嘛,價格也沒變嘛!”昨天,在超市里選購飲料的許小姐驚訝地發現,超市內多款飲料竟然都進行了“加量不加價”的大變身,著實令她驚喜。因為在她的印象中,只聽說過飲料、方便面這類產品為了維持原價,而悄悄“瘦身”的,卻沒想到如今竟然碰上眾多飲料大規模原價“增肥”的,很是令人驚奇。
昨天,記者走訪了我市華潤萬家超市、家樂福、大潤發等多家大賣場,發現不少飲料的確比以前或“胖”或“高”了。如可口可樂旗下飲品可口可樂、雪碧、芬達的包裝上都標有“多加100ml”的字樣,凈含量也標注為:600ml(500ml+多加100ml); 百事旗下的百事可樂、美年達、七喜汽水也都紛紛加量100ml。同樣加量不加價的還有康師傅旗下的冰糖雪梨、酸棗以及綠茶飲品。康師傅冰糖雪梨飲料和酸棗飲品加送50ml,從450ml變成500ml;康師傅500ml裝的綠茶贈飲20%,現在是600ml。“送100毫升”、“多加100毫升”等字眼滿場都是,價格基本都保持不變。
“其實最先開始 ‘加量不加價’ 的主要是可口可樂這樣的碳酸類飲料,早在過年前就開始了。而過年之后,其他品牌的茶飲、果飲才相繼跟上。目前這股 ‘增肥風’相當盛行。”一位賣場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說是因為成本下降爭奪市場還是根本
對于此次眾多飲料的原價“增肥風”,大部分飲料企業給出的理由是:生產成本降低了,所以讓利于消費者。就像康師傅新聞發言人陳功儒日前公開所說,過去兩年來自包裝的成本壓力很大,但近期用于提煉塑料瓶的石油原料價格回落,濃縮果汁和白糖也出現價格回調態勢,這都給飲料行業減輕成本壓力帶來空間,因此回饋消費者也是必然行為。但對于“成本降低”的說辭,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其實還是飲料企業的一場市場爭奪戰。
來源:城市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