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著名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帶領下,由云南農業大學冬季馬鈴薯研究團隊推廣的冬馬鈴薯無公害超高產技術示范和應用再傳捷報:在新技術助力下,建水縣甸尾鄉冬季馬鈴薯示范田創下了畝產5.5噸的最高產,據了解,這不僅是迄今為止云南省冬馬鈴薯最高產,在全國也頗為少見。
針對冬春季節特點,云南農業大學冬季馬鈴薯研究團隊在科研中提出,利用冬春干旱順勢發展冬季馬鈴薯產業,在低海拔河谷地區,種植適于旱季高產的馬鈴薯品種,抗旱減災,盡量減少干旱帶來的損失。在此基礎上,團隊形成了一整套在全省大部分地區推廣應用的冬馬鈴薯無公害超高產技術。
今年云南省冬馬鈴薯實現了大豐收,標志著云南省冬季馬鈴薯研發工作邁上了新臺階。建水縣甸尾鄉有栽種冬季馬鈴薯的傳統。在科研團隊和當地農科部門共同幫助下,今年這里的馬鈴薯長勢喜人。農戶趙云仙家332.71平方米的示范田共收獲鮮薯2743.8公斤,其中大薯2416.3公斤,中薯230公斤,小薯97.5公斤,折合畝產5500.67公斤。來自陜西的收購商以每公斤大薯3.5元,中薯2元,小薯1元的價錢收購了這批鮮薯,不到半畝的示范田收入9014.5元。
據朱有勇院士介紹,利用旱季種植馬鈴薯,馬鈴薯晚疫病等病蟲害極少發生,加之云南省冬季光照足、熱量高、晝夜溫差大,完全能實現馬鈴薯生態栽培,且鮮薯產量高、品質優,無農殘、生態安全。云南省冬季馬鈴薯一般11月至12月播種,翌年3月至4月收獲,是全國最早上市的鮮薯。今年全國冬馬鈴薯市場較好,全省各地田間平均收購價每公斤達到3.5元以上,促農增收顯著。據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該技術在全省的推廣應用,計劃3年內在全省推廣200萬畝,以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春南)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