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是靠棗吃棗,我包了10畝棗林,一年多收10多萬?!鄙綎|棗莊嶧城區陰平鎮斜屋村村民陳玉喜一提起大棗,就喜不自禁。近年來,嶧城區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發展大棗產業,大棗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敲門磚”,鋪就了一條幸福路。
搞好“三服務”,推動大棗規?;l展。生產服務上,該區每年都投資近40萬元為農戶無償提供棗苗,今年又投資200萬元新建了10公里環山道路。為改善水利條件,該區先后投資近100萬元,新建橋、涵、閘30座,新打機井9眼,鋪設地下管道10公里,實現水、電、路綜合配套,切實做到了旱能澆、澇能排,為群眾發展林果業創造了有利條件。科技服務上,抽調區果樹中心、農業局、林業局等專家組成技術小組,深入到田間地頭,加強技術指導。市場服務上,積極向省農業廳申報了無公害長紅棗生產基地,并在國家商標總局注冊了“女媧峰”牌商標及“嶧縣大棗”地理表識。利用互聯網積極開拓外埠市場,幫助農戶印制果品包裝箱,加大產品推介力度。
目前,嶧城區棗園面積達3.2萬余畝,已成為擁有長紅棗、沾化冬棗、梨棗等10多個品種的標準化無公害大棗生產基地,年產量達到1000多萬公斤,“萬畝生態棗園”被列入棗莊市“一鎮一業”示范園區。
興辦“農家樂”,推動發展生態旅游業。近年來,萬畝棗園附近的斜屋村、趙村等村莊充分挖掘優美的田園風光和獨特的生態資源,搶抓農村旅游發展機遇,推出了吃農家飯、居農家院的生態旅游項目和大棗采摘活動項目,建設了五個自摘區,二處垂釣中心,六處養蜂基地,形成了“賞田園風光、品民俗風味、吃鄉村土菜、住農家小院”的“農家樂”文化旅游特色。通過招商,在陰平鎮趙村興建大棗深加工基地,生產蜜棗、棗粉、膠棗、棗蜜等一系列產品,延伸大棗產業鏈,培育農民致富增長點。
提供政策支持,優化大棗產業發展環境。該區堅持“率先發展農業旅游項目、和諧推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思路,倡導“誰投資、誰開發、誰受益”,鼓勵外資、民資參與旅游開發、延展產業鏈條,努力創造寬松環境,把旅游農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來扶持培育。為激發農戶積極性,該區對一次發展大棗10畝以上、資金一次性投入有困難的農戶,由政府協調信用社優先貸款,貸款利率給予優惠,有效解決了群眾先期投入難的問題。同時,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通過拍賣、置換、承包等形式,大力培植林果種植大戶。該區還積極引導棗農在種植大棗的基礎上進行蜂蜜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通過蜜蜂養殖,棗農戶均增收1500余元。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