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種的3畝‘黑珍珠’,效益不錯喲,比普通的常規稻要畝收入增加300多元,接近400元,黑色經濟的甜頭還真不小,”日前,正在田里用微耕機耕地,為種植黑稻作準備的黔江區水市鄉茶園村村主任張裕良,計劃著依靠增加黑稻種植規模再次為家庭創收。
帶頭試種3畝
張裕良口中說的“黑珍珠”,就是“黑優六號”黑稻。不僅僅因為是黑色,更重要的是為他帶來了不少經濟收益。
水市鄉是典型的高海拔山區,烤煙是當地農業的主要支柱產業,種植烤煙是農民的主要家庭收入。
2012年,鴻秋水稻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冉錦州從當前刮起的“飲食黑色旋風”中,敏銳感覺到種植特色水稻應該和紫薯、紫洋芋、紫花生、黑玉米一樣符合人們的健康飲食觀念,于是到茶園村推廣黑稻種植。
“我看見過沙壩鄉種植紫紅薯,許多農民都從中獲得了不小收入,加之我是當地干部,當然要積極支持效益好的新品種特色農業發展,于是去年就試種了3畝地的‘黑優六號’黑稻,”張裕良說。
村民看見村主任張裕良帶頭都在種植,也紛紛加入了黑稻種植行列,2012年全村發展到200畝左右。
精種植強管理
從事過多年水稻種植的張裕良決定種植黑稻后,并沒有對種植技術掉以輕心,而是從“小學生”做起,主動向區農委的技術員,特別是在良種研究方面有建樹的已經退休的王研究員請教。他深知任何品種的東西都有它自己的特性,必須按章辦事才行。
張裕良說,從育秧開始,直至栽種、管理、收割等環節都是按照農委農技站技術員的指導進行操作,不敢放松,畢竟是新東西。
“由于我們這里氣溫低,可是黑稻生長周期又比普通稻長,因此,提前進行地膜旱育秧,通過覆蓋兩層地膜來提高溫度,促進快速生長”,張裕良說。
在種植上,張裕良說,由于黑稻不像普通雜交水稻那樣容易分蘗,為此,在移栽上要寬行窄株。
張裕良說:“三分種植,七分管理,在日常管護中,要多施鉀肥,千萬不能用尿素,否則不但影響產量,還影響米質。經常觀察稻田里的水量,千萬不能干了,發現有病蟲害,最好用殺蟲燈,或者施低濃度低毒的農藥。”
價格高靠品種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