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丹東市振安區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工作大局,積極倡導和推進設施農業的發展,陸續建成了藍莓、花卉苗木、食用菌、西甜瓜、水果生態園等30余個特色鮮明的生產示范區,全區設施農業面積達到2.25萬畝,初步建立“一村一品”型蔬菜生產基地布局,輻射面積5萬余畝,萬余戶農民得到實惠。
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增收,單純靠一家一戶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近年來,振安區在全區大力倡導“龍頭企業+中介組織+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極大降低了企業經營的風險性和農民生產的盲目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農產品加工型、飼養供給型、購銷流通型等龍頭企業種類俱全、實力增強。丹祥園、世金實業、金山牧業、阿里郎海洋生物、北方天潤海產品、浩潤豆芽、美比和科建等生產的食品成為百姓餐桌的美味和饋贈親朋的佳品。目前,全區的龍頭企業已發展到110余戶,累計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銷售總收入達到12億元,凈利潤達到2億元,出口創匯達到9000萬元,帶動農戶2.3萬余戶。
如今,規模化組織、集中抱團闖市場,共享利益、共擔風險,已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動農民生產、經營、銷售的共同目標和追求。2007年全區僅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擁有會員人數不足500人。短短幾年間,已發展到農民專業合作社92家,擁有會員3400人,帶動農民萬余戶,出資總額超億元,真正實現了其應有的價值。
當農民還習慣于拿鋤頭揮汗如雨,一家幾口人齊上陣的時候,玉米播種機、玉米收獲機、聯合耕整機等各種大中型機械化農機具已開到了振安區的田間地頭。全區農機總動力目前已達到9萬多千瓦,農機具總臺(套)發展到2822臺(套),農業機械總體水平達到65%,帶動農民投入4000余萬元,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1萬余人。
多年的奮斗發展結出了累累碩果。2012年,全區農業總產值實現12.3億元,蔬菜商品量達到16萬噸,食用菌產量達1萬噸,33個農產品通過國家級認證,新建休閑觀光都市農業園區5個,以藍莓為主的小漿果種植面積突破1萬畝,林下中藥材發展到3.1萬畝,板栗經濟林達到13萬畝,畜牧業規模化養殖率高達70%。
來源:遼寧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