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臺灣石斑魚價格在崩盤,使得石斑魚行業非常惶恐,但我認為:危機有時也是商機!”這是臺灣慕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慕洋”)楊惠郎總經理在他們組織的媒體溝通會上提出的觀點。2013年年初,1臺斤(約合大陸1.2市斤)左右的青斑在臺灣塘頭價為160-180新臺幣/尾(約合人民幣 34-38元),而去年同期同等規格青斑的價格為250新臺幣(約合人民幣52元)。事實上,大陸地區的石斑魚也正面臨同樣的問題。數據顯示,2010年年初1-1.5斤規格的青斑價格塘頭價為40-50元/斤,而到2013年年初,同等規格的青斑價格跌破成本價,只有18元/斤,幾年下來,青斑價格已經腰斬。
臺灣是人工養殖石斑魚的發源地。據數據顯示,2007年臺灣石斑魚年產量最高達1768.6萬噸,2010年臺灣石斑魚養殖面積為2338公頃,其中屏東、臺南為主要養殖區域,養殖面積占總面積的50%以上。盡管如此,臺灣石斑魚產業的健康發展卻仍深受病害以及不合理的養殖管理等因素阻絆,且在石斑魚苗的育成期表現尤為明顯。
2011年成立的慕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于臺灣成功大學楊惠郎教授團隊的科研成果,以創新科技,通過無病毒育苗系統生產出高抗病力石斑魚苗(spr魚苗),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在業界的質疑中已贏得了部分業者的肯定。“提高石斑成活率可以降低養殖成本,并穩定生產,足以應對低價。”楊教授直言,以石斑魚苗為例,如果魚苗成活率達到80%,其養殖成本約162新臺幣(約合人民幣 33.7元),20%的成活率成本卻高達482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00.4元),兩者相差近3倍。成魚養殖的成活率從50%提升到80%,利潤可提高 50%。
疾病使水產品種走向淪陷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